在古代中国,皇帝称“万岁”,皇太子、亲王称“千岁”;更有明代权奸魏忠贤让别人称他为“九千岁”。“万岁”一词,本是春秋战国时,巫师发明的一句祝人“长寿”的赞语,何以成为对帝王的尊称?这就不能不说到古代帝王的不死信仰。
古代帝王享有人世间的一切快乐,但他们也有一个遗憾,就是不能万寿无疆。因此,帝王比常人更加狂热地信奉长生不死。他们天真地相信世上真有不死的神仙存在,相信炼丹服药之术,这便是不死信仰。
不死信仰的出现,源于上古神话传说。远古神话分为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内陆中莽莽苍苍的昆仑山、汪洋中缥缥缈缈的蓬莱胜景,为古人心中不死信仰的形成提供了想象空间。但不死信仰的最终形成,还得益于春秋战国时期“神仙家”的大力推动。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不死信仰已基本形成,其标志是长生不老的神仙观念、服药成仙的观念,只是它的信仰范围还不是那样广泛,主要流行区域在东方沿海和南方的楚国,主要信仰的人群是仙家方士和贵族上层,它还不是一种民间的信仰。
在不死信仰由局部走向全国、由上层走向民间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汉武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迷恋神仙的皇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久,齐人徐福等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仙和不死药,请与童男童女求之。秦始皇信其言,就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仙人。其后四年,秦始皇东游至碣石,又使燕人卢生、韩众、侯公等人入海寻找仙人和仙药。卢生从海上归来后,妄称寻仙人及灵芝仙药不得,是因“恶鬼”为害,皇帝应隐秘行踪,以避恶鬼,则“真人”自会到来。
于是,秦始皇下令在京城咸阳200里内修行宫270座,皆以通道相连,围以帷幄,内置钟鼓、美人,皇帝每日巡幸,从者不得泄露其居处。但神仙始终未至,卢生害怕获罪杀头,便偷偷逃走了。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又步其后尘,进行求仙活动。最初,齐国方士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进献武帝,自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武帝于是亲祭灶神,派方士入海求神人安期生,并从事炼丹砂及诸药,但神仙未至,而李少君却病死了。其后,又有齐人少翁以“鬼神方”献汉武帝,被汉武帝拜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一年后,少翁因屡召神而神不来,害怕获罪,就写了一封帛书喂牛,佯作不知,对汉武帝说:“此牛腹中有奇。”于是杀牛得书,但汉武帝发现帛书上的字是少翁的笔迹,因怒而诛杀了少翁。此后,汉武帝仍多次求仙,试图得长生不死之效,但终不可得。
秦始皇、汉武帝寻仙求药的闹剧虽然最后都以失败而收场,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使得神仙迷信活动大为盛行,各种辟谷服食、炼丹作金、召神候仙的方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秦皇汉武之后,历代帝王大多信教,或道或佛。信道者,大多迷信道教的服药长生之说,热衷于道教的炼丹之事。
对封建帝王来说,长生不死就像毒品一样,它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即使是雄才大略如唐太宗李世民者,也不能免俗。随着在位日久,唐太宗也挡不住“富贵尊崇万万年”的诱惑,渐生祈求长生之心,服食丹药,最后反受其害。
民间俗谚云:“世无百岁人,枉作百年计”、“自古人无千岁寿,花无百日色鲜红”。对生死问题,下层民众尚有此见识,而一代学富五车的诗人、豪杰、皇帝、将相,反倒过不了生死关,这确实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大怪现象。
选自《济南时报》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