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中创意多
一碗浇了汁料的冰,做成了一道美食和一个产业,压过了哈根达斯的风头,这要感谢台湾大大小小冰品店铺的创意和精心。台湾最早的冰是清冰,就是把大冰块砍碎上面浇点糖水,成为炎炎夏日的一剂清凉。在清冰的基础上,加了各种美味好料的冰纷纷诞生,牛奶、芒果、红豆、爱玉、花生,冰也因口感层次分成挫冰、雪花冰、绵绵冰,一碗冰被做得缤纷夺目,风生水起。
“冰”常卖不衰得益于做冰者的创意无限,台湾各地根据自己的物产不断开发出新的冰品,留住老顾客,吸引新买家。在台湾,你会在澎湖吃到仙人掌冰,在台东吃到释迦冰,在高雄吃到芋头冰,在屏东吃到芦笋冰,还有人参冰、芝麻冰、核桃蛋黄冰。各冰店都有法宝,有的保证“无添加剂”,有的表明“降火滋补”,有的自豪“当天采摘”,都做出自己的绝活,不盲目跟风抄袭他人。
“冰”成了集体记忆
台湾作家周芬伶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那是60年代的南方,我家近夜市,夜市第一家三角窗即冰果室,年轻人约会的好地点,如果是中学生,会各带一名死党,4个人挤在包厢作眼神厮杀,死党的意见很重要,双方都要特别巴结,以免他们走露消息,有时过于殷勤,主角爱上死党,或死党爱上死党,主角变配角,那是常有的事,爱的电流自有自己的走向……”
无论生于什么年代,冰品成为台湾人共享的美味,冰店也成为共有的集体记忆。因着这份记忆,一碗冰又附加了历史和文化的价值,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记。
台湾吃冰的历史少说也有百年了。有台湾地方特色的冰品,最早出现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日式“吃茶店”,这样的店还是以茶为主,小吃和水果是佐茶之用。日本战败离台后,以日本人为消费群体的“吃茶店”生意难做,纷纷转型,有的就转为“冰果室”,只卖冰与水果。后来,不少靠近夜市和戏院的地方都开起了“冰果室”,供人消夏、歇脚、约会,各种冰品成为大众日常小吃,台湾吃冰的风潮代代相传,成为传统。
现在,到台湾的大城小市,无论是夜市还是冰店,你很方便就能品尝到各种口味的冰,冰里有当地的物产、风情,也深藏着台湾人的生命故事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