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潭山医院康复新村,说是村庄,实际上是一所特殊的医院。人们不会与他们来往,他们也自觉地躲开外界,没有人愿意和敢于离开这个他们曾经做梦都想离开的地方。直到200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闯入”,打破了这一切。
在广东潭山康复新村,傅宝珠推着一位麻风病康复者外出散步。
文/马欢
傅宝珠,65岁,香港义工,6年前,从香港来到偏僻艰苦的佛山高明潭山医院康复新村,精心护理一群老弱病残的麻风病康复者。
潭山医院康复新村,说是村庄,实际上是一所特殊的医院。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肆虐一时的麻风病,曾让潭山村的村民饱受磨难。当时医学上还不能治愈,只能采取隔离法,把麻风病人集中至深山老林。1956年,专门防治麻风病的潭山医院成立,村子也跟着成立了,村民就是麻风病人。
村里现有93人,年龄最大的97岁,大部分都年过花甲,最小的也有45岁。有的9岁就进了村,当时稚嫩的小孩现在已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1997年,最后一位病人康复。这意味着,目前在村子里的人都不再是“危险”的。
跟“麻风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村庄,是当地人谈虎色变的恐怖地带,是曾经火烧、活埋人的“烂人坑”。人们不会与他们来往,他们也自觉地躲开外界,没有人愿意和敢于离开这个他们曾经做梦都想离开的地方。
直到2003年,一个陌生女人的“闯入”,打破了这一切。
令人悚然的溃烂
63岁的傅宝珠慢慢走进治疗室,一边戴医用手套,一边招呼老人们换药。她神情自若地俯下身来,缓缓地将一位老人的右腿抬到铁架上。老人的脚底溃疡,形成碗口大的一个洞,粉色的创面渗着白色脓液,令人毛骨悚然。傅宝珠一手握着老人的脚,一手用棉签专注地擦洗伤口,再用小刀一点点把死皮刮掉,搽上药水填上药物,再一圈圈缠上纱布,动作十分轻柔。老人一直安详地笑着,像个孩子。
2003年傅宝珠来之前,潭山医院从来没有过专业护士。仅有的6名工作人员,多是管理日常事务。身患溃疡的村民只能从巡诊医生那里领一点药,自己处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他们的伤口反复感染,2/3都是重残人,被截肢的就有38人,近一半人患有慢性溃疡。
每日为溃疡患者清疮换药,成了傅宝珠最繁重的工作。她会根据疮面变化情况及时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浓度、浸泡时间,并告知村民简单的护理知识。在她的精心护理下,不少人的伤口开始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