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性与捍卫社会整体利益

时间:2015-07-04 06:21:13 

国家能够独立于各社会集团行事并不必然意味着将全社会的总体利益放在首位,还有一种可能,即负责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官僚集团蜕化为特殊利益集团,只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国家自主性决不能和官僚的自主性画等号。

中国是否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还不是一个有了定论的问题。但讨论“中国模式”的人,没有例外地会重视中国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在这样的讨论中,国家自主性是一个有用的理论工具,即便并不是所有的论者都会直接使用这个概念,但相关的问题始终在他们的视野中。中国国家的主体性程度较高,以及较高的国家主体性与中国快速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几乎是没有什么人会否认的。

我们可以继续沿着国家自主性的视角展开一点讨论,它不但有助于理解“中国模式”,也有助于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未来走向。

中国国家的特殊性

国家自主性这个概念里面的“国家”,与日常话语中使用的国家含义不同。平时说到国家,是指从特定的领土、人口、文化等角度界定的人类生存的一种共同体形式,比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政治学中,国家是指由政府、军队、法律体系等组成的具有强制力的政治组织,它在一定的疆界内垄断着强力的使用权。

在讨论国家自主性时提到的国家,指的是后者,它更接近于马克思所说的国家机器的概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央国家”和“地方国家(机器)”的说法才能成立。政府和国家的范围不同,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

国家自主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都可以寻找到支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将国家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认为国家的作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同时也承认国家并非只具备工具属性,它一旦建立就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在特定的时刻会为了社会的总体利益而违背统治阶级的意志,甚至会损害统治阶级的利益。自由主义理论则构建了国家和社会/市场的对立,事实上就区分了政治和经济两个范畴,国家遵循政治的逻辑,市场遵循经济的逻辑,国家自然具备独立于市场的自主性。

总之,国家自主性可以是相对于统治阶级的,可以是相对于精英集团的,也可以是相对于社会的,但其内在含义均指向对全社会整体利益的考量。国家自主性越高,意味着越少屈服特定的利益集团的诉求,反之亦然。

然而,国家自主性理论基于的是西方的历史经验,是理论家们对既有的西方国家的性质提出的解释。我们可以将国家自主性作为一个有启发性的概念来理解中国问题,却无法完全用该理论背后的逻辑来解释中国的问题。一些人热衷的自由主义对中国政治没有解释力,沿着自由主义的路径分析中国国家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无需多说。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南风窗2015年第13期

美图欣赏

南风窗2015年第1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