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书希望,每个社区居民都成为一个“地瓜”,创造和分享想法,而“9+1”中这一个地下空间可以作为发动机。所以更重要的是挖掘社区内部的实际需求。周子书说,安苑北里地下室所在的社区规模很大,周边各种超市、饭店、公园、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类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看上去十分完备。但是,和居委会交流发现,他们在社区内组织活动总觉得力不从心,也希望从其他社会企业汲取一些创新想法,或者购买相关服务。这里是典型的留守社区,白天来参加活动的都是老年人。这几年来,唯一组织成功的面向年轻人的活动就是相亲会,来了1000多人,甚至有从其他区域赶来的。目前社区的各种需求也释放得越来越多,但传统的供给跟不上。
地下空间面临的问题就更多。地瓜团队金融顾问李世峰告诉我,他有一次去亚运村人防办公室,一进门就发现一大桶“热得快”,都是人防办人员去附近地下室排查时收上来的。“热得快”在地下室使用特别危险,居住者白天出去了,它一旦烧干了,就有可能失火。假设这个辖区覆盖10个地下室,每个地下室住100多人,总共就是1000多人,而且都是流动人口,可以想象地下室的日常管理多么困难。但是,比起这些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地下室一旦闲置问题更大,通风、透气、防潮、老化,所以一定得有人使用。如果不适合居住,有没有更好的利用方式呢?人防办也在小范围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在里面种蘑菇,地下没有光,适合蘑菇生长,但实际上不可行,因为在居民楼下味道太大;还曾尝试开廉价超市,那就会带来特别多流动人口,里面也很吵,会影响居民。
“对地下室项目来说,现在正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节点。”周子书认为,大环境已经酝酿好了,包括政府对地下室不能住人的红线要求、社区的支持、资本的介入,还有各种创业机构的进驻。而当前的地上商业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地下室有可能是最后一块可能尝试不同模式的空间。
每个房间都是一个APP
无论是空间还是功能上,周子书都力图将地下室营造为一个“地下城市”。进入其中首先是一个社区信息交流和公共服务的“广场”,周边辐射出若干“街区”、“绿地”、“房屋”。不同“街区”涵盖了不同的城市功能,由若干“房屋”组成,比如社区服务、创意工作室。而在“广场”和“街区”之间,则是半公共性质的“绿地”,由工作室延伸出来的产销空间。至于这座地下城市里每一个角落的具体功能,他打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方:“每个地下室都相当于一个手机,每个房间是一个APP,由不同的人来开发。”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