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不到500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里,又被分割成十几个小空间,每个里面都是一种模式,就像玩魔方一样,不断组合、变化,其中也蕴含着新经济模式的可能性。周子书说,这是他们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即在商业和公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把地下空间变成产销空间,构建一种低成本甚至零边际成本模式。这也是吸引雕塑家匡俊加入的原因,他希望尝试将艺术介入日常生活,并摸索出新的商业模式。
最初是匡俊在家给他妈剪了个头发,把照片发到了微信上,周子书看到了觉得不错,就说“干脆你来地下室开个理发店吧”。匡俊想想觉得可以,理发店根植于老百姓最日常的需求,而地下室成本低,人流大,应该更有优势。另一方面是基于他对理发店服务的痛点体验,店里都是烫发染发的味道,而且充斥着各种推销。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特别是男性,可能只是需要简单地剪个头发,但这种需求在传统理发店是很弱势的。他很想开一家理发店,就是专心致志地营造一个舒服的环境,给人安安静静地剪头发。匡俊说,日本已经有类似的理发店,每次剪发只花1000日元(约50元人民币),没有洗也没有吹,就是剪,一个人只剪10分钟,剪完就走。
匡俊一开始的想法比较感性,比如剪发的收费标准跟年龄有关系,以北京市的平均寿命或者退休年龄为基准,减去实际年龄,年纪越大越便宜。后来想想不行,社区里那么多退休老人,都来免费理发,可能一下子就把店给挤爆了。找理发师也是一个问题,他跟一些年轻人去聊,发现他们的诉求都特别单一,所有人都向往开一个上千平方米的理发店,自己当老板。如果帮他在地下开一个店,有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融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月挣五六千块钱没问题。他目前的月收入可能只有两三千,但他会觉得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理发师、一个月挣五六千块钱不是他的人生目标。另外是对剪发的标准设定,比如针对男士的平头、短发、中长发各规定一些要注意的细节,不是一种刻意的设计,而是更到位的讲究,这也是目前市场上稀缺的。“就像整个地下空间一样,这个理发店一方面不能那么商业化,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赚钱,这就是它的难题。”
(实习生刘晨、唐燕婕对本文也有贡献)
主笔/贾冬婷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