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艳敏 人生跌宕(2)

时间:2015-08-19 05:32:32 

当时的下岸村,穷是个祖祖辈辈要面对的问题,因为穷,外地的姑娘不愿意嫁过来,也因为穷,本地的姑娘希望嫁出去,把日子过得宽裕一点。家里的儿子长大了,那个时候出去打工的还不多,娶不上媳妇是整个家族丢人的事情。一个村里的老人不愿意再向外人提起那一段耻辱,他说:“如果能娶上媳妇,谁会去买媳妇呢?”

“感动河北”

下岸村的形状是狭长的,核心就是延伸向村外的小路。房子沿路建在附近,人们聚集在路边聊天,羊群经过小路,留下一地狼藉,孩子们飞奔着玩闹,几个更小的孩子央求家人买雪糕吃。暑假里,村里的学校锁着大门,铁大门外,远远能看见在空中飘扬的红旗,走到近处才能看清楚,红旗的布料已经很陈旧了,平房的玻璃也破了。

一个男孩坐在家门口的大石头上摆弄手机,他在网上看到了本村郜老师的故事,在此之前他不知道郜老师是被拐到村里的,他说文章里一些地方说得不对,指出几处。男孩上小学的时候,郜艳敏和另外一个辉岭村来的老师在村上教书,他觉得两个老师都很好,但在一篇报道里,另一个老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注意来访的记者”。

这进入到一个尴尬的故事,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不足以理解其中的复杂。郜艳敏说,她是从1995年开始在村里的小学当代课老师的,初中毕业的她算是村里文化高的人,校长请她去教学,她同意了。在学校里,她拥有了一个能够找到自我的世界,命运似乎露出了一点曙光,她挺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教语文、数学之外,还教孩子们唱歌、画画。她以这种方式逃避残酷的真相,并且融入了这个村庄。

“开始教学,这就是我的家了。”郜艳敏说,她来的第二年就不再恨了,她接受了这种命运,开始成为一个下岸村人,说一口地道的曲阳话,和别人家的儿媳妇一样,给家里干活,孝顺老人。等到大女儿出生之后,她更不可能离开了,她很少提起丈夫,但是说起两个孩子,她是骄傲的:“为什么活着呢,还不是为儿女,为这个家吗?”

拐卖的历史成了一个丑陋的伤疤,揭起来生疼,既然走也走不掉,那就不如不去揭。这个从“罪恶”开始的故事,没有朝着正义得到伸张的方向发展,少女没有得到解救,人贩子不一定得到严惩,买人的一家也没有被绳之以法,在漫长的日子里,郜艳敏和这一家人逐渐处出了感情。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刚和自己命运“和解”的人会出名。2006年,她在村里教书的故事被媒体报道了之后,一下子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媒体一家一家地来,最初采访都能顺利进行,郜艳敏把自己的经历讲了一遍又一遍,但是这个故事里有太多让人忧心的话题,拐卖妇女是伤疤,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是伤疤,报道一出来,当地政府的脸上无光,应对媒体的方式简单粗暴,之后的采访被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阻拦,郜艳敏家门外有人站着岗,记者被以各种方式送走。

那一次郜艳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她没有想过出什么风头,突然间成了需要派人监视的人,这让她难以接受,她对来采访她的《南风窗》记者石破说:“我在下岸村小学默默干了六七年,是为了什么?现在不但不被认可,压力反而更大了。”如今回忆起那一段风波,她觉得自己的身体也落下了毛病。“这几年也是被磨的,再坚强的人也会没有信心,现在身体也不行了,心脏也不好,不能受惊吓,一受惊吓就身体发抖。”

郜艳敏在2007年1月当选了“感动河北十大人物”,这算是她生命中的一件大事,她很少离开村子,这一次她因为在村里教学得到社会认可和荣誉,还要去省城参加盛大的颁奖仪式。她穿着一件红毛衣站在颁奖台上,特别激动地挥手。

如今,郜艳敏的家里,进屋最显眼的位置上还挂着当时的照片,她“闪亮登场”、“与省领导亲切留影”、“与当选姐妹一起”……在她的心里,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有荣誉,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村里的马路是我评上这个以后修的,这才好走,原先这里就只能过一辆自行车。”郜艳敏看了一眼墙上的照片说。

“孤立”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3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3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