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尧锦 给沉香另一重生命(2)

时间:2015-09-29 16:06:22 

日积月累,郑尧锦手里也积攒了一些沉香原料,竹雕经营带来的钱也为他购买沉香原料打下基础,由于对沉香越来越痴迷,两年后,他完全放弃竹雕,醉心于沉香雕刻。

机会

国人历来重视草本香草,正如《礼记》第二十五卷所言“致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沉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其焚烧产生的独特香味,主要用于贵族祭祀礼佛之用。

自东汉见诸文字记载,至隋唐时期,沉香从域外大量输入,方才逐渐流入百姓之家。唐人浪漫而奢侈,除了焚烧之外,用沉香制作书箱、毛笔、刀柄,一应器物几乎都想用沉香制作,但对品香之道却浸淫未深。到了文风鼎盛、以精致生活为尚的宋代,香道盛极一时,燕居焚香,也从宫廷雅事,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所谓“品香、点茶、插花、挂画”四般闲事。“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香闻处,余熏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香痴”苏轼,留下诸多品香之词。

明清以降,沉香雕刻逐渐出现。但由于沉香原料稀缺,成块又少,多数只能采取“攒门拼接”的技法雕刻,独立成件的作品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传统乃至现在绝大多数人从事的沉香雕刻,并未发挥沉香独特的美感,只能算是一种木雕,即使是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代表古代沉香雕刻极致的《香山九老》,也属此例。

近百年以来,世道沧桑,巨变接踵,品香的雅事也与普通人生活渐行渐远,沉香逐渐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即使在传统人文荟萃的徽州,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沉香再度进入国人视野,市场大量涌现出的优质沉香原材,让郑尧锦看到了沉香在焚香品鉴、制作器具之外,成为一门独立雕刻艺术门类的可能。明清以后,所有雕刻艺术门类先后建立体系,达至巅峰,因为材料与雕刻理念所限,唯独沉香尚未独立,这也是历史留给雕刻艺人们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不同于其他任何材质,沉香雕刻的诱惑在于,其材质千奇百怪,每件都不可重复,因而也赋予雕刻者前所未有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与差可比拟的根雕相比,由于好的沉香很小,可以放在手上摩挲把玩,材质本身纹路结构、光泽质感的天然之美,已经独一无二的香气让大家对沉香雕刻更加关注。

“在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基础上将沉香这种自然的美释放到极致,整个雕刻作品就有了生命。”事实上,这也是郑尧锦与目前国内多数以木刻为主沉香雕刻的分别所在。

沉香雕刻的第一步是选材。首要的原则是选可以沉水的香,此外,沉香的气味如何、油脂均匀、结构肌理特征、形状质地漂亮,都是一件完美沉香雕刻艺术品的必要条件。

由于沉香原料珍稀,适合雕刻的沉香更少,也为了保持沉香特性的自然之美,郑尧锦在长期的沉香雕刻中总结了“顶边、留皮、顺丝、冷合香”等独特的沉香雕刻语言。所谓“顶边”雕刻,就是最大限度地采用沉香原料。“留皮”,则是保留和利用沉香在土中埋藏千百年后所形成的独特结眼和肌理,能更好地展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顺丝”则是指在雕刻中,应尽量利用沉香的肌理油腺设计雕刻,才能增加作品的牢固性。“冷合香”是利用不同沉香的香味、颜色、质地攒斗在一起,使一件沉香作品在嗅觉、视觉上完美组合,成为沉香艺术品的交响乐。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