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在这个时代的IP(2)

时间:2015-11-06 13:30:59 

张爱玲曾在《小团圆》中感叹,她在港大读书时,不理解为什么同龄女生对于“性”的知识是那么无知。“都在书里写着呢。”她想(然而她不知道很多人是不爱读书的)。万里之外的简·奥斯汀当时也同样如此。她少年时就读了《一个好色之徒汤姆·琼斯》,以及理查森的关于“性和勾引”的小说。

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看见小说人物伊丽莎白明显和她的父亲关系更好,因为父亲似乎更能在思想上理解她。这一点和简的现实生活不谋而合。少年时简的父亲就很为她的写作天赋而自豪,给她买了一个红木写字桌鼓励写作。同现在的文学女青年不同,以前的深闺淑女们写作主要是为了供全家娱乐——那时没有网络、电视剧、视频,因此日常娱乐只能靠自己的脑子创造。少年的简当时写了大量历史作品和戏剧供全家人阅读,冬日燃烧的炉火前成为重要消遣场所。

很多奥斯汀迷所知道的是,简·奥斯汀终身未嫁。但我们所不知道的是,她的三个哥哥都“嫁”得很好:一个过继给富有亲戚、继承他们的遗产并娶了男爵之女;一个娶了某公爵的外孙女;第三个则迎娶富有的法国贵族遗孀。哥哥们婚姻的成功让简和姐姐的终身大事也更加提上议事日程,这一切成为《傲慢与偏见》中“一场好的婚姻能带来金钱”的最初来源。不过,简虽然深知这个道理,她日后的两次经历都表明,她在婚姻中,还是想追求爱情。

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的经济来源似乎只有两种,不是父亲,就是丈夫。

“没有钱,女性就没有自由。”简·奥斯汀在那个时代就很有远见地说。

16岁时,简以她美貌姨妈为了钱而不得不远嫁印度但最后却并不快乐的故事为蓝本,写了一部小说。在文字中她愤怒地从女性角度质问,难道为了金钱而结婚、最终失去快乐的人生是值得的吗?但是,同很多作家一样,她的生活太忙于旁观、忙于思考、忙于写作,而忽略了真正去“过”自己的人生。

BBC的这部纪录片,比以往纪录片更用心的是,它采取了用演员扮演的形式在片中“说话”,每一个历史人物,就像新闻对象接受采访一样在镜头中出现。而他们说的“话”,也来自于可靠的书信、作品等资料。

最后我们再看一看简·奥斯汀的爱情。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个故事吧,他们相遇,然后他离开。多年后他娶了一个富有之女,成为爱尔兰的大法官;而她终生未嫁。最终她得来的也只是他临终时向自己的侄子承认“曾经是爱过她的”。然而,这一切最终又有什么用。

与所有女作家一样,第一次情伤是她们写作的爆发点。如果最终出名,那么她曾经的伤害也成为她日后成功的源泉。然而我不禁无数次想,如果她们能够选择,那么究竟会选当初那场爱情圆满,还是日后惊人的成功。

简·奥斯汀在感情受挫后开始投入写作。在那一片园地她是安全的、幸福的,因为至少在笔下,她能够“控制”女主角的命运。曾经未得到的爱情得以在书中得到,曾经未成功的人能够在书中成全。然而这一切在后世仍旧吃香。因为人们其实都需要一个故事,启发我们的人生,告诉我们幻想仍在远处。过去人们在书页间、现在人们在屏幕间寻找的都是这样一种寄托。虚构作品让我们得以忘记眼下现实的生活、暂时沉浸在一种更好生活的泡沫里。虽然醒来后一切会更加空虚,但至少那几小时是不痛苦的。

简和她的姐姐卡珊德拉都终身未嫁。这让人们不禁再一次想起《傲慢与偏见》中两姐妹惊人美好的结局,开始唏嘘。简的姐姐决定独身一生时,才24岁,而当时的简无疑更小。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5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