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残酷物语 脑科学的阐释(3)

时间:2015-12-25 12:58:15 

大概从十四五岁开始,由于突触修剪和髓鞘质形成(神经通道强化),前额叶皮层渐渐变薄,效率越高,大脑里信息的传递速度就更快速,距离更长,大脑不同区域协调更加契合,“执行功能”得以强化,从而改善一个人做决定、解决问题和计划的能力。

伴随大脑的发育,青春期会开启一个更广阔的学习世界。从14岁到18岁,青少年获得更高级形式的推理和执行功能。比如他们更能把握抽象概念(质量、密度、社会、正义、自我),对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理解(几何原理、政府、生物、物理和心理系统)。他们开始能够参与多层面的思考,区分事实与证据,分析经验,考虑多种偶然因素的作用。他们变得更擅长处理复杂的情绪和表面矛盾。

但是,因为相关的大脑回路还没有完全成熟,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毅力、决心、延迟满足等关键非认知能力的基础)仍然处于时灵时不灵的状态。在环境比较理想的状态下,一个16岁的少年能像成年人一样自我控制,但一旦受到情绪、疲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出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一个青少年在某些场合看着成熟稳重,在另外一些场合可能表现得非常幼稚冲动。前额叶的髓鞘要到20多岁甚至30多岁才能完全发育完成,换句话说,想要拥有“正常”的大脑,至少得等到青春期结束。到时候,大脑的连接,尤其是前额叶与边缘系统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会导致成熟和可靠的自我管制,让他们更擅长控制自己的冲动,思考行为的长期后果,抵制同伴压力。他们的理性思考过程不再那么容易被疲倦、压力和情绪所干扰。虽然他们的人生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成年所需的智力机器已经到位。

尚未成熟的前额叶和过度敏感的愉悦中枢,意味着青春期的生理设定本身就意味着疯狂的冒险,而当几个青少年在一起的时候尤其如此。美国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开车的时候如果车上有同龄伙伴,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将是单独驾驶时的四倍(对成年人来说不管车上有没有乘客,发生交通意外的概率是恒定的)。这一现象的通行解释是分心或者同伴压力,但斯坦伯格在正处于青春期的人类和小鼠身上都做了一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同伴的在场可能起着更为本质的作用——当有同伴在场的时候,哪怕只是想象性地在场,都会刺激他们的奖赏中心异常活跃,而前额叶皮层罢工。

在他主持的一组著名的“醉鼠实验”里:一共有86只小鼠参与了实验,其中一半正值青春期,另一半则是成年鼠。它们被单独或3只一组关在有机玻璃制成的笼子里。研究者们在它们的饮用水中加入酒精,然后通过录像记录它们的反应。录像结果显示,平均而言青春期的小鼠们要比成年鼠贪杯,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饮酒模式:当青春期的雄性鼠被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时,消耗的酒精与成年雄性鼠基本持平;一旦和同伴关在一起,青春期雄性鼠平均消耗的酒精是独处时的2倍,雌性则是1.3倍。

这一实验结果发表在《发展科学》杂志上,文中称“因为显而易见的伦理原因,类似的实验不可能在人类青少年身上进行”。可是,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这种实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深受美国青少年喜爱的喝酒游戏“整箱竞赛”,就是比赛哪一队人马能在最短时间内喝完一箱30瓶的啤酒。

几年前,《纽约》杂志的专栏作家詹尼弗·西尼尔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你永远没有离开高中》,提出以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智发育特质而言,高中是一个极度不健康的环境,因为在他们体验社交焦虑/恐惧最为严重的阶段,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最为敏感的阶段,在他们最缺少控制力的阶段,他们被扔到一个最容易被贴标签的环境里。她引用以研究“耻辱”心理出名的心理学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的说法:“90%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不想要的身份和标签都始于青春期。那种你不值得爱,无处归属的痛苦感,你在高中每一天都会经历到。”《饥饿游戏》之所以在青少年中间引起那么多的共鸣,因为这本小说其实是在讲现代超负荷高中生活的日常焦虑:不断地被成年人品头论足、欺凌弱小、拉帮结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的创伤。

主笔/陈赛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0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