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正方形性格和真实八十一难陈宣章
一一〇、一点癌事件1986年6月中旬。本院护一士长林*芝因胃病作胃镜检查。胃镜室范希*医生发现两点:胃窦有个小息肉,胃窦有个芝麻大的小紫红点。因为小分队时与范希*医生一起搞胃癌研究有个协议:凡是胃镜检查至少必须常规取胃体、胃窦、胃小弯、胃大弯的正中央四块胃粘一膜,然后再取病变部位胃粘一膜。为了在小瓶中分清各块胃粘一膜的部位,常规取的胃粘一膜所粘附的滤纸形状不同: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而病变部位胃粘一膜在另一小瓶上标签注明。我在做病理组织蜡块时也有规定位置。这样,我就在显微镜下知道每块胃粘一膜的来源。林*芝的胃粘一膜中,其它都只是慢性胃炎的改变,那块小紫红点的胃粘一膜有异常。因为是本院工作人员的病理报告,我就请外院病理医生出诊断报告。大连友谊医院张舜发老医生的报告:“慢性萎一缩性胃炎,癌变。”报告发出后,林*芝作胃大部切除手术。但是在切除的胃大部标本上找不到胃癌病变。我把胃窦部一片片取材,也没有找到胃癌组织。于是发生了全院震动:林*芝告状说是医疗事故,要追查责任人。胃镜室工作是两个人,标本不会搞错。这一点,我也向院部证明:绝不是胃镜室的差错。病理科工作也是两个人,我与田德*一起取材;田德*继续工作直至完成病理切片。田德*否定其中有差错。我根据送检胃粘一膜数量和原来规定的病理组织蜡块制作标准,也说田德*不会有差错。那幺,问题出在何处呢?原来,国际胃癌病理研究三人领导小组之一、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张荫昌教授从1980年提出“胃一点癌”以来,全国已经报道30余例。在全国胃癌病理研讨会上,张荫昌教授科学地解释了“胃一点癌”形成的原因。人一体细胞分两类:成熟细胞和储备细胞。成熟细胞占绝大多数,形态、功能各异,不能继续分裂,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逐渐死亡。储备细胞数量少,能继续分裂,形成成熟细胞补充机体中死亡的成熟细胞。各脏器的储备细胞形态、功能、部位各异。正常的细胞分裂产生成熟细胞,但是每天都会发生少量的异常分裂,产生癌细胞。这就是细胞突变。每个人机体中有T淋巴细胞,专门清除突变的异常细胞。这就好像社会上每天会发生坏人作案,警察就是专门清除作案坏人的。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癌细胞就会留存产生原位癌。癌细胞有一个功能,产生血管诱导素,使一毛一细血管向原位癌中生长。大量血液提一供癌细胞继续分裂,癌组织就越来越大。当胃的癌瘤最大径小于10毫米时,称作“小胃癌”;当胃的癌瘤最大径小于5毫米时,称作“微小胃癌”。“微小胃癌”中那些特别小的,就会发生胃镜取到癌组织,而手术标本上找不到癌组织的情况,这就是“胃一点癌”。日本是世界上胃癌高发国家。他们很早就进行胃癌普查,每年有规定日子必须参加胃癌普查。这就发现了许多“胃一点癌”。据日本权威病理学家的文献,这种“胃一点癌”在胃大部切除手术后100%生存,不需要进行化疗、放疗。我把发表张荫昌教授文章的杂志和日本的文献资料交到院部,并且附上我撰写的论文“胃窦一点癌一例报道”。院部对此认可,并且向林*芝讲解了其中的道理。但是,却宣布44岁的林*芝提前退休。事情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场风波闹了将近三年。一一一、诊断差异林*芝借了病理切片,找一海校家属、大连铁路卫校的崔黎*请大连铁路医院病理科卢世*会诊,结果说:“病理切片中没有癌变。”林*芝拿了卢世*会诊报告又告状,说我误诊。其实,我只是转发张舜发老医生的报告。除了因为出书,卢世*对我大为不满外,之前还发生一件事情,使卢世*对我恨之入骨。1983年,403医院干部孟*瑞找我,他的7岁侄子(独生子)在大连儿童医院死亡,经过如下:孩子夜间高烧到儿童医院急症,医生诊断为急性小叶性肺炎,开了抗菌素,但是输液以后回家就死亡了。复查X光拍的片子根本没有肺炎的形象。家属要求一尸一体解剖。儿童医院领导请大连铁路医院病理科卢世*进行一尸一体解剖。孟*瑞知道我在铁路医院病理科卢世*那儿进修一年,就找我了解卢世*的情况。孟*瑞告诉我,儿童医院领导已经请卢世*吃了豪宴,会不会其中有鬼?我告诉他:1.卢世*此人贪婪成性又胆大妄为。2.卢世*的二儿子就在儿童医院放射科当医生。卢世*绝对不可能公正地作一尸一体解剖病理诊断。3.你就以卢世*的二儿子为理由,拒绝由卢世*作一尸一体解剖。从法律上讲,就是“回避”。4.大连市卫校病理教研室主任杨老师是一党一员,为人绝对公正,一尸一体解剖做得极好。家属可提出由杨老师作一尸一体解剖。5.为了以防万一,家属可提出:“保留所有重要脏器以备请国内病理权威专家复查。”这样一来,事情果然发展正常。杨老师的一尸一体解剖病理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肺部正常。儿童医院只得承认是一级医疗技术事故。卢世*原来想利用这次一尸一体解剖捞点好处,更为了二儿子将来在儿童医院高升,却被我打得粉碎。卢世*知道孩子亲戚在403医院工作,而且我出的主意也传到他耳内。他恨不得咬死我。崔黎*拿着林*芝借的病理切片请他会诊,告诉卢世*:“林*芝是未来的403医院女副院长。”卢世*就睁着眼睛反诊断。其实,这种反诊断事情以前发生过多次。在我进修期间,或者是病人家属送厚礼,或者是原来诊断的医生与卢世*不和,卢世*就故意反诊断。他还洋洋得意地说:“我是大连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就是诊断错了,有什幺了不起。除了主任委员陈培*老师,我谁都不怕。即使陈培*老师与我诊断不同,这也是学术争论。”卢世*的反诊断立即再次引起风波。医院领导叫我再拿出去会诊。大连市许多医院病理医生看了病理切片说是“癌变”,但是都不肯出书面报告,包括陈培*老师。我走投无路,想到了一个人:大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主任张众教授,他夫妻俩都是病理教研室教授,耿直可敬,而且他们平时都是教学,不参与临床病理诊断。1984年8月30日张众教授会诊报告:“胃粘一膜部分腺体呈重度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改变。”403医院领导认为:大连友谊医院张舜发老医生虽然年龄大,但是没有本科学历,在学术上无法与卢世*相比,1:1的诊断还不够,最好再有一位权威的诊断报告。我就把病理切片寄给北京海军总医院病理科。病理科主任史训贞/虞积耀1984年10月22日会诊报告:(3-1,3-3)各一张“胃粘一膜慢性炎”;(3-2)共二张,其中一张为“胃粘一膜慢性炎”,另一张为“粘一膜肌层可见异型增生腺体,可疑癌。”另十四张重切的切片中,十二张可定为高分化管状腺癌。这些会诊报告我全部留存复印件。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林*芝一直在院内外散布谣言,说:“十四张重切的胃粘一膜不是我的,是陈宣章伪造的。”但是,她也没有证据,只是用散布谣言来发泄私愤。我虽然听别人告诉我,但是并不去辟谣。鲁迅先生说:“不过,谣言这东西,却确是造谣者本心所希望的事实,我们可以借此看看一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在谣言进化的生态链上,也许有一天,最大的谣言,本身就是一具“谣言粉碎机”。当我们舍弃了一切未经亲身证实的“谣言”,却对更加缺乏论证的辟谣行为产生心理依赖之际,恐怕那才是对舆论公信度的最大杀伤力。什幺才是谣言粉碎机的终极真相?请允许篡改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这世上本无需什幺“真相”,只是说谎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被最常挂在嘴边的“真相”。我不去辟谣的原因:1.辟谣要花费精力。与其如此,不如去做真正需要做的事情。2.辟谣常常帮助谣言传布。对于原先不知道的人,反而知道了,而且这些人中还有好事者添油加醋者。3.不理她,才是最好的对付谣言的方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