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道谜语,谜面是:有一样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别人却用得最多。谜底是:名字。
中国人一直把名字看得很重。古人在名字上越发地讲究,除过名字,还有名,还有字。比如孔子,他的名是丘,字是仲尼;比如孟子,他的名是轲,字是子舆。后来,名字简单了一些,不再有名呀字呀的,但艺术圈的人依旧很拿名字当回事,演戏的大多有个艺名,比如唱京剧的梅兰芳,他的艺名叫兰芳;摇笔杆子也喜欢弄个笔名,比如鲁迅、巴金、冰心,都是笔名,他们的真名字分别是周树人、李尧棠、谢婉莹。靠手艺的吃饭的人也是有艺名的,比如清末时天津有个人弄塑泥的张万全,他的艺名叫泥人张,直到现在,这个人的名声依然很是响亮。寻常百姓人家,也把名字看得重,孩子还在娘的肚子里,名字先是有了。城里人又是翻辞源,又是查辞海,总想给娃起个吉祥如意、大贵大福、光宗耀祖的名字。乡里人就没有这幺讲究了,娃生下来了,“哇”地一声啼哭,酒席就在院子里摆上了,坐在上席的是辈份最高的人,他捋着胡须,嘴巴一张,娃的名字便有了:柱子便是柱子、铁蛋便是铁蛋、泥娃就是泥娃了。
我的名字叫和军校。
我的名字是我的四爷起的,四爷是个农民,下了一辈子苦,他没有读过书,不识得字,不识得数,甚至连人民币都不认得。我生下来后,四爷说,就叫军校吧。于是我就叫和军校了。若干年后,我分析过四爷当初的愿望:在乡下人眼里,军人是他们能见到的最牛皮的人,也是一个乡下人最有可能实现的梦。而军人,往往是高大威猛的。我呢,天生矮小,形象很难与军人划上等号。有几回,我是很想改一个名字的,但最终都作罢了,名字嘛,诚然只是一个符号,一个人的成就可以使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一个人的名字却不能让他(她)的成就得以提升。
我也有苦恼的。总有人望着我的身高问:“你当过兵吗?”
有朋友在网上查我的资料,查出来的全是有关部队学校的资料,这也难怪,一个小小的作家怎幺可能拼得过一个国家的教育机构呢?
一个人的名字,承载着太多太多的愿望。所以,我是不打算改名字了,俗就俗吧,不响亮就不响亮吧,我想让我的四爷的在坟里睡得安然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