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文包和笔记本的邪说

时间:2017-04-26 11:27:55 

朋友用手机短信给我发来一则寓言新编:鹬蚌相争,鹬被蚌夹一住了嘴巴,只好拖着蚌在海滩上转。正好被乌鸦看到,就惊讶道:“鹬大哥,多时不见,混出人样来了,出门夹上公文包了!”可见公文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大凡夹一着公文包出门,想必是正而八经去上班、去处理公务,这样的形象很值得尊重。故人A君,做了县太爷,仍然惧内,也仍然贪玩。星期天约朋友打牌,一如平日,夹一着公文包出门,以示公务相当繁忙,女人于是不便干涉。面对朋友的调侃,A君说:“互相尊重嘛。”他的经验在圈子里很快推广开来。

A君的机智灵活让我长见识。公文包不像农民的镰刀、工人的铁锤,只是实用工具,它更多地具有装饰作用和象征意义,类似于演员的行头和道具。好比唐国强演诸葛亮,少了羽扇纶巾,就感觉不是那回事;而配备了羽扇纶巾,即便不是唐国强,也会有几分诸葛亮的模样。冠冕堂皇的东西,往往流于形式,其实质似乎不再重要。一旦夹起公文包,无论什幺人、无论去干什幺,都显得底气十足。公文包的作用很神奇。

公文包里装着笔记本,笔记本里更有大学问。神奇教练米卢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而笔记本虽小,却似乎最能说明态度。传说大老粗出身的陈永贵当初在大寨当支书,每回到县里开会,总是吭嗤吭嗤地记笔记,弄得满头大汗。有人嘲笑他:“都五十多了,再怎幺记还能当上中央委员?!”但永贵大叔不为所动,擦去头上的汗,继续做笔记。后来,他不仅当上了中央委员,还进了政治局,当初嘲笑他的人倒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陈永贵记笔记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只可惜去意无边听晚了。想当年初出江湖,凡事倒也循规蹈矩,只是有时开会不做笔记、甚至不带笔记本,以为不需要记或不值得记。有老同志提醒,我还不以为然,仍然空着手出席各种会议。于是,领导对我有了印象:骄傲自满、态度不认真。不久的后来,我就完全用不着笔记本了。官一场日趋完善,“没有三分三,不能上梁山”,像去意无边那样政治上不成熟的人已然绝迹。如今的年轻人既谨慎、又灵活,无论什幺会议,都像模像样地记笔记,只是有人在练书法,有人在给领导画漫画。

笔记固然要记,但有时又不能记得太认真。我曾经的一位同事H君,是个细心人,日常送礼和收礼,来往帐目在笔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诸要素一应俱全。后来犯了事,因为那笔记本,便铁证如山。还因为那笔记本,“上面”把他恨得牙痒痒,终于没有一个人肯为他说一句话,H君于是被从严处理、判了重刑。H君似乎有点冤,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他却因为认真而倒了大霉。我倒是很想得到H君那本笔记本,稍加整理,大概就是不错的笔记小说,能从中看到世态百相。

也许又有人看到了调侃,我感到很无奈。其实,歪嘴和尚其实也是想念正经的。去意无边以为:对公文包和笔记本,官一场的朋友应该心怀几分虔诚,好比和尚对衣钵,不仅仅看作谋生的工具甚至地位的象征。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