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惊无险”申冬奥

时间:2015-08-19 06:07:56 

“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念出这并不标准的读音时,意味着北京击败阿拉木图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也成为世界上首个同时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测不准的“同情票”

44∶40,北京险胜阿拉木图,这个结果在魏纪中的预料之中。“我估计有五六票的差距,如果没把握好,差距可能在一两票。”这位79岁的老人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腰杆笔直,声如洪钟。从沙发上站起来时,排球运动员的瘦高个头便立即显了出来。

到今年申办冬奥会,老人已经先后三次与“奥运”结缘。1993年,他是奥申委秘书长,全盘负责申办工作。2001年,他负责“申奥”财务和市场开发,以及英法文字稿的修改与校订。而这一次,他是负责陈述文稿审核与校订的特聘专家。

魏纪中把“险胜”归结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同情票”倾向。“所谓的‘同情票’,并不是说要让弱者赢,而是不能让弱者输得太惨。如果输得太惨,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是很大的打击。因为在国际奥委会委员眼里,赢1票和赢50票结果都是一样的。”老人伸出手指强调,“只差4票并不等于委员们就认为阿拉木图比北京好,这点我们必须要分得清楚。”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源自魏纪中多年来的经验和对国际奥委会的熟悉。早在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结果就是以两票之差落选。“那时候亚非拉国家的委员给我们投了很多‘同情票’,一如今天的阿拉木图。”

等到2001年北京再次申办时,魏纪中又遇到了“同情票”,不过这次却是干扰。“当时伊斯坦布尔已经第四次‘申奥’,前三次都输得很惨。”为了打探消息,魏纪中特意在投票前去了一趟伊斯坦布尔。“对方很实在地告诉我,他们第一轮不能下,否则想再申办就很困难了。所以第一轮会有一些‘同情票’在他这里,但第二轮这些票的去向就不知道了。”

魏纪中将这个情况告诉其他同伴,但几乎没人相信。“大家觉得北京在第一轮就能当选,如果第一轮过不了,北京的机会就很小了。但我的判断是,北京会在第二轮投票中通过。”后来的结果确如他所料。

出于对“同情票”的预判,在申冬奥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魏纪中就表明了“有希望,无把握”的态度。“当时大家都很反感,怎么能这么说呢?”魏纪中却明白,“没把握并不是说委员们不认同北京,而是一旦‘同情票’没把握好,就容易弄巧成拙这叫测不准规律。”

作为前苏联的冬季运动基地,哈萨克斯坦在冰雪上是有优势的。“但具体到阿拉木图,它的优势是雪,冰却是它的劣势。”早在2011年,魏纪中就协助阿拉木图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去过那里十几回。“阿拉木图至少要再盖两个大型室内冰球场,否则根本不够用。”魏纪中说,哈萨克斯坦世界级水准的冰上设施在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到阿斯塔纳要坐两小时飞机,且没有铁路连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2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