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为什么我们总会想起你

时间:2014-10-14 10:13:07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文/郭娟

鲁迅,死于1936年10月19日,距今已快80年了。一个人,死了那么久,为什么我们总会想起他?

许多时候他是那样一个令人尴尬的存在——

一群人围着刚满月的男孩,向他的父母说着讨喜的话:这孩子将来是要发财的,是要做官的……一个傻冒却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说要死的是必然,说富贵的也许是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既不想说谎也不想挨打,怎么办呢?你只得这样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he,hehehehe!”

这篇短文题目叫做《立论》,收在他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野草》里。这本捏在手中薄薄的小册子,令人往往读着读着就沉重起来,有时令人起坐不安,有时令人颓唐到极点、绝望到极点,有时令人兴起一种拔剑四顾、心绪难平的激越。

很多时候他就是那个说真话而遭打的人。不是吗?想想看,当孩子们开始大背《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当大人们熨帖地喝着各类被煲制的“心灵鸡汤”时,突然听到他在一旁呼喊:

在中国写满“仁义道德”的古经卷册中,字里行间闪着“吃人”二字!

中国历史是排着吃人的华宴的历史。

中国的路上,挤满了爬和撞的人们。

中国人的生存状况自古有两种:一、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而前一种就是百姓要念阿弥陀佛的盛世了——

这是多么煞风景啊!简直是捣乱!可恶至极!

他的书被禁于民国时期,文章有时被删得仿佛作者得了错乱病,传他得了大脑炎、被流弹炮火击中之类的谣言此起彼伏……他曾愤激地说,败坏普罗米修斯不必让老鹰啄食他的心,只让些蚊子、苍蝇、跳蚤去吸他的血,在他头上拉屎,臭他、埋汰他,就足以让英雄死得不明不白地难堪了。然而他说,有缺点的战士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仍是苍蝇。他执着,变换种种笔名,写他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将密不透风的铁罐子捅个窟窿,让压抑的中国人透一口气。

他生前就有数不清的论敌,其中不乏有名有姓、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有各色好名称: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他们穿着的好看的外套上,绣着各式好花样:学问、道德、国粹、民意、逻辑、公义、东方文明……他们有的本是官家鹰犬,有的却是政府的帮闲,也有官家、百姓两面讨好的“二丑”,有为虎作伥借以得一点利的高等华人,也有吃过洋面包、臭起司而发昏地主张“费厄泼赖”的“海龟”,也有借向他寻衅而期待被一骂成名的文坛混混……翻翻《鲁迅全集》,这样的人物还真的得计,其实他们远不是够分量的对手,若不是被鲁迅骂在他的雄文里,谁会记得他们?鲁迅骂人无数,却坦然说,其中没有一个是他的私敌。

然而关于他的刻薄、偏激、褊狭、睚眦必报、好斗、刀笔吏这些恶名,即使在他死后,即使现在,也始终如苍蝇的嘤嘤嗡嗡,败坏他的声誉。但无数哀告无门、无刀无笔的人,却从他的“呐喊”乃至他的“彷徨”中感到心意相通的温暖、勇气和力量。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