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梭,转眼到了1949年10月1日,胜利的曙光终于照亮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党组织没有忘记林祥谦和他的革命斗争伴侣陈桂贞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就在《人民日报》上不断刊登寻找林祥谦烈士家属的启事。林祥谦在家乡时,名为“元德”,本地人不知祥谦就是元德,加上陈桂贞未将祥谦壮烈牺牲的事实告诉过他人,所以启事虽然连续刊登,但陈桂贞并不知晓。那时还发生了一个插曲—有人趁机冒名顶替,想领取抚恤金,后组织查明不符,又继续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再后来,宗亲林祥鳞在福州政府机关工作,偶然翻阅报纸时看到这个重要的启事。他拿了报纸,马上从福州赶回尚干,把这特大消息告诉陈桂贞,并把报纸递给她看。陈桂贞一看,热泪夺眶而出,心中充满无限感激,随即托林祥鳞拟份电报回复。
电报发出不久,中共中央就派人来到尚干核实。接着,全国总工会、武汉工会、福建省总工会和各界人士纷纷来到陈桂贞旧居探望,带来许多慰问品。尚干七里一时轰动,人们知道家乡出了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陈桂贞由衷地流露出欣喜和感恩之情,坚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宪法草案公布。6月17日,区长亲自带着报纸到陈桂贞家,给她讲解宪法草案的精神。当听到宪法草案里明确规定了我们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时,陈桂贞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和感动。她想起丈夫生前常常对自己说的话:“将来我们要建立一个社会,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欺侮,完全平等,完全自由。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上生出来,而是要人流血流汗去争取来的。”如今,丈夫31年前的希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工人阶级翻身做主人了,不再是奴隶和被屠杀的对象,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我愿意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贡献出我的一切;同时我要很好地教育我的儿子,要他学习他父亲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遵照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指示,为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努力奋斗。”(《福建日报》,1954年7月29日)
1957年,听到有人说出反对社会主义的话,陈桂贞再次在《福建日报》上发表声明,她说:“这一天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几十年奋斗流血,是千万个和祥谦一样的烈士用生命换来的。可是,今天有人居然胡说社会主义不好……祥谦烈士就是1922年的共产党,就是为了今天才被反动派杀害。我要告诉他们,今天已是人民的天下,不是过去军阀国民党统治的天下。我要问他们和谁是一条心,不要党领导,要谁领导,不要社会主义,要什么主义,我还要告诉工人同志,祥谦和千万个烈士的血不能白流。我要和工人阶级一起坚决保卫千万个烈士用血换来的胜利果实。”(《福建日报》,1957年6月17日)
对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出巨大牺牲的烈士遗孀陈桂贞,中共中央给予很高的荣誉。1955年、1956年、1959年,陈桂贞三次出席全国烈士军属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罗荣桓元帅、陈赓大将的亲切接见,并同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刘少奇、邓小平等合影留念;1959年和1964年,陈桂贞分别当选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福建省妇联执行委员、省政协委员、闽侯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祥谦公社名誉社长等职;1960年7月,陈桂贞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她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周年庆祝活动;1968年10月,她应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邀请参加欢迎阿尔巴尼亚党政等外国代表团来华活动。
对于陈桂贞的入党,孙子林耀武回忆道:“奶奶是在祥谦公社社长林喜来的见证下,实现了日思夜想的入党心愿。在入党的当天晚上,奶奶召集全家人,站在我爷爷相片前,告慰我爷爷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她会带领全家人继续为做好铁路各项工作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全部力量。之后,我经常看到奶奶在油灯下翻看那本心爱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共中央还非常关心陈桂贞的住房问题,在尚干洋中村与过浦村交界处,兴建仿別墅式的两层楼,楼前有平埕和花园,楼后有花圃,名曰“祥庐”。1963年3月3日,公社党委和乡亲们帮她搬入宽敞而明亮的新居,让她安度晚年。
为了发扬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继承烈士遗志,中共中央于1960年开始筹建“二七”烈士林祥谦陵园,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园址的选择,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派专人小组,配合烈士家属翻山越岭,实地考察。最初选择的是离烈士家乡较近的蓝田山支脉龟山,经过再三周密考察,认为山地虽好,但尚干地处半岛,有淘江一水之隔,上面没有桥梁通行,外地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前来瞻仰祥谦陵园的话极其不便,遂改在福厦公路东侧枕峰狮头山。
祥谦陵园建筑规模宏大,分期施工,陵墓率先建成。1961年1月31日,林祥谦灵柩从枕峰黄土山迁葬至枕峰狮头山,即今祥谦陵园。陈绍宽副省长等党政首长参加灵柩迁葬仪式,亲自护灵。同时,林其庄和林元成的灵柩也移葬于陵墓后山上。
1963年初,祥谦陵园基本建成,占地面积419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陵园内有烈士雕像、纪念堂、烈士墓、千人广场等纪念性建筑。陵园大门两边有“祥谦陵园”隶书石刻4个大字。上118层石阶后,雄伟的纪念堂上“二七烈士纪念堂”7个大字和位于纪念堂后面半球形烈士墓上的“二七烈士林祥谦之墓”9个大字,均系当代书法家郭沫若所书。1964年11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为纪念堂题字“二七烈士永垂不朽”。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香凝为纪念堂画了一幅梅花,象征烈士像寒梅那样斗傲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