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大宅门–曹可凡讲述百年家史(4)

时间:2015-09-26 18:54:23 

到了1948年底,眼看政治局势不可逆转,王禹卿与沪上许多资本家一样,抽调资金去了香港。“曾外叔公晚年蛮落寞的,经常拄着拐杖坐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钱肯定是花不完的,我叔叔1948年去美国前去香港看他,说那时候吃饭叮当响,听说王禹卿太太一晚上搓麻将可以输掉一家‘一品香’饭店。”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王禹卿晚年在孙子带领下走进了一座教堂,当他读到《圣经》这段经文时大惊失色,或许是一次人生的彻悟,老人家随即接受了洗礼。

1965年,王尧臣在上海去世,享年90岁。得知哥哥辞世,身在香港的王禹卿心脏病突发,不久也撒手归天,享年87岁。老哥俩一前一后归西,相隔仅一个月。他们从从青祁村走出来,创业奔忙一生,从无锡白丁变身为上海滩的民族资本家,最后又走到了一起。王禹卿的灵柩被安葬在香港一片面海的基督教墓园,在那里他得到了永久的安宁。

王启周与王云程:政商界风云人物

王家老一辈人在商场拼杀之时,后代中竟出了一位年轻的政治家:王尧臣的长子王启周。曹可凡说,“大舅公对家族生意毫无兴趣,就爱干革命工作。朋友们从他眼睛里看到的,总是一股火辣辣的战斗的光芒。”

1920年代初,王启周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他是王家第一个大学生。“曾外祖父认为:‘王家光有钱没用,还要有权。’眼睁睁看着家人起早贪黑办实业、老老实实经商,还是经不起政局动荡,于是他鼓励长子学法律,力争将来在政治上有地位。”

但老爷子没想到,儿子在学校里不只是读书,还与一群接近共产党的青年打得火热,更建立了一个左倾组织“锡社”,整天忙于办杂志,搞集会,抨击时弊,指点江山……这使他迅速地成为上海高校和无锡地方的一颗政治明星,并在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中大显身手。运动期间,王启周和锡社同伴积极组织游行,创办《血泪潮》日报,号召市民们群起抵制,合法斗争。

锡社活跃时期,王启周周围围绕着的热血青年包括秦邦宪、陆定一等后来赫赫有名的共产党领导人。“五卅”高潮退去后,锡社成员发生了很大变化。秦、陆等人成为共产党员,锡社最初主干缪斌在“五卅”运动前已进入黄埔军校加入国民党,但王启周没有加入任何党派。民族矛盾急剧上升时期,他跟秦、陆等人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但从思想深处说,他和他们又有所不同。1925年夏安剑平起草的锡社宣言中出现“帝国主义”、“左派”、“右派”等字样,王启周修改时圈掉了“帝国主义”,将“左派”改为“进步派”、“右派”改为“顽固派”。

1927年“四一二”事变国共分裂,锡社成员劳燕分飞。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王启周,选择在江苏省民政厅安心当一名科长,他只想为老百姓干点实事,以此实行心中的救国梦。遗憾的是,这位年轻人29岁时就英年早逝。

“曾外祖父有着庞大的家眷队伍,他与原配夫人查氏生有三儿两女(小女儿早夭),女儿王秀芬即我的祖母,儿子王启周、王乐水、王云程(后来继室陆氏又生了两儿四女)。大舅公王启周英年早逝,三舅公王云程是王家的骄傲。”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南方人物周刊15年27期

美图欣赏

南方人物周刊15年2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