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背后的蒙克(4)

时间:2015-07-28 11:01:50 

二、柏林

在此事之后,蒙克陷入巨大的沮丧,有几个月的时间几乎无法工作。此时的蒙克已经完全不信宗教,他便能够确信他再也无法与死去的父亲重逢。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见并不愉快,但也并非吵得面红耳赤,他的父亲还到码头来送他上船。他开始重新审视汉斯·耶格教给他的那些价值观。他在法国待了约三周的时间就返回了挪威,在1889至1892年,他多次往返于法国和挪威,在那里结识了很多画家。这段时间里,米莉的情况急速恶化,她离婚后嫁给了一个二流演员,不得不在夜晚的酒吧里为了生计唱歌。蒙克依然一贫如故,依靠国家并不富足的奖学金和家里的一点资助生活。他常常饿得拿不动画笔。他在1889年的作品《卡尔·约翰大街上的乐队》如今藏于苏黎世美术馆,当年他用这幅画换了一双鞋。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迷恋上了赌博,作于1892年的《在轮盘赌旁边》即是他在赌场所见。他并不总是输,但有一次他输得一分都不剩,赌场为了防止他当场自杀,塞给他钱让他坐火车走。1890年,37岁的凡高在疯狂中自杀。次年,31岁的乔治·修拉(著名印象派画家,代表作为《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死于白喉。这大大刺激了蒙克,他害怕自己也时日不多,便在恐惧中不顾一切地创作。他的房东说他一天能画好几张画。有时候他甚至趁着月光,在院子里作画。

他也画了些印象派作品,1890年的《卡尔·约翰大街的春天》(Spring Day on Karl Johan Street)和1891年的《拉法叶大街》(Street Lafayette)是其中他最杰出的两幅。如果说他之前的许多作品还受到印象派画家尤其是凡高的影响的话,等到他在1892年画出《绝望》和《卡尔·约翰大街之夜》(Evening on Karl Johan Street)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成为我们所知的蒙克了。《绝望》是《呐喊》的前作,不用细看就能发现两幅画在内容上的相似性。而《卡尔·约翰大街之夜》几乎可以看作是欧洲第一幅描绘都市生活苦闷的画作,这条大街是奥斯陆最繁华的街道,如今依然非常热闹。而画中的人物面如鬼魂,似乎要冲出画面逃离现实。在1892年10月的奥斯陆展览中,他展出了包括这两张在内的50多幅作品。

奥斯陆主流艺术界一贯认为他是疯子。画家和评论家们已经懒得从技术上审视他的作品,他们断定这种画只有疯子画得出来。蒙克有些时候也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要疯了。让他痛心的是,他的朋友们也用他的精神状态来为这些画辩护。他从此与奥斯陆的艺术机构决裂,也失去了代表挪威参加世界性展览的机会。不过在观众里有一位年轻的挪威画家觉得这些作品非比寻常,他向柏林艺术家协会极力推荐蒙克,后者便获得了前往德国的机会。

当时的柏林还没有成为艺术之都,它的艺术观念与巴黎相比大大落后,甚至连“印象派”这个词都属于贬义。皇帝威廉二世还曾公开宣称瓦格纳是个粗俗的小指挥。蒙克的画在这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觉得在其中看到了无政府主义的躁动。然后与奥斯陆一边倒的声音不同,柏林有一群年轻的艺术家认为蒙克的画很有价值,他们与持保守态度的大众和评论家激烈争吵。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威廉二世和文化大臣,两人都觉得蒙克的画“令人恶心”。最后柏林艺术家协会发起了投票,保守派以微弱优势胜出,蒙克的画展在开展第二天就关闭了。然而蒙克并不沮丧,他觉得自己要火了。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8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2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