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抗战 是一个整体(4)

时间:2015-08-19 06:32:19 

刘统:百团大战不是一场正规战役,不是集中兵力与日军进行会战,而是各部队就地展开破袭战。作战的队伍也不是正规的主力部队,有土八路、正规八路、民兵游击队,以及妇女、老太太组成抱娃娃团等,是一个庞杂的团体。他们在上千个点同时开始,破坏同蒲、正太铁路和山西、河北的公路,以及矿山、车站等基础设施,拔掉日军的一些据点。所以“百团大战”第一不占领城市,第二不跟日军的主力交锋。他们的最大目标是捣毁煤矿和正太路,破坏其交通和生产能力。“百团大战”持续了三个半月,这是八路军在抗战期间打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三联生活周刊:怎样看待这场战役的价值?

刘统:百团大战最直接的作用是支援正面战场,把日本人的注意力拉回来,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之后,正面战场就没有很大的战役了。一方面,百团大战吸引了日军后方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调走了中国战场上的主力。同时这场战役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但是也有失误,即不适宜地暴露了我军的真实实力,引起了日军的高度重视。本来日军没把共产党放心上,但没想到共产党在短短两年发展到这么强大。这导致了后来残酷的大扫荡。

三联生活周刊:日军后来如何对根据地进行报复?

刘统:百团大战后,冈村宁次接替了多田骏的华北方面军总司令职务。冈村是中国通,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制订了《肃正作战实施纲要》,确定日军的重点是首先对冀东、冀中和山东进行扫荡,然后对太行山区及冀鲁豫地区进行扫荡,集中兵力消灭八路军的指挥机构。

与前任不同之处是,冈村由过去的军事进攻为主,变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总力战”。他将华北分为“治安区”(敌占区的城市、交通线及附近地区)、“准治安区”(八路军游击区和敌我争夺地带)及“未治安区”(抗日根据地),采取不同对策。

在“治安区”建立伪政权和各种伪组织,并村编乡,实行保甲连坐,强化控制。在“准治安区”大修封锁沟和碉堡,制造无人区,防止八路军深入活动,切断其与根据地的联系。对“未治安区”进行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摧毁抗日根据地,袭击八路军的党政军领导机关。

1941年8月开始,日军对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扫荡。战争进行得非常残酷。党的基层组织也遭受严重破坏,多数无法公开活动。人民群众被杀被捕多达5万人。日军在冀中平原上修造据点、碉堡,挖封锁沟,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被分割成2600多个小块。这次打击是百团大战带来的直接后果,也给了共产党深刻的教训。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惨重的损失,中央如何应对?

刘统:“五一大扫荡”之后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毛泽东下令,把各战区的高级司令全部集中到延安,暂时退却,做最坏的打算,保留干部,保存力量。

当时刚刚下了这个命令,就发生了惨案。根据中央命令,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兼苏北军区参谋长彭雄和第八旅旅长田守尧率11名团以上干部赴延安。他们是从苏北淮阴根据地出发,坐船绕过山东半岛,到渤海根据地,在那里登陆后再去延安。结果在烟台海上与日军巡逻艇遭遇,在激战中彭雄与船上全体干部壮烈牺牲,这场惨案震动了延安。

于是各根据地开始着力开辟秘密交通线,建立好交通线之后才把他们这些高级首长送过去,对干部实行一站站的接力护送。

三联生活周刊:剩下的部队如何坚持战斗?

刘统:部队自己想出了很多生存、战斗的办法,地道战就是这时出现的。敌人来了,可以藏在地道里。但人藏起来还是不行,还必须把地道改造成能运动、能打仗、能储存物资的多功能地道。大扫荡后的残酷环境,促进了地道战的全面发展。地道战在华北平原的村庄中普遍开展起来。各村百姓用自己的双手,在地下修起了四通八达、构造巧妙、立体的地道网络。挖地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个200户的村庄,挖一条500米长的地道,就要用全村三分之二以上的劳动力干整整一个月。到1944年冬,冀中区的地道总长度就达到了1.2万多公里。等到地道挖成,战争也接近尾声。地道战是人民发明的,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战争。人民会自己想办法,自己保卫自己的家乡。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更多精彩,请点击: 抗战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2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2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