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雅·曲吉建才:从活佛到高级建筑师(4)

时间:2015-09-29 15:13:22 

在这个时候,曲吉建才原来在寺庙中的生活经验就发挥出来了。为了搞清楚那些内部建筑细节,他找到寺庙里的喇嘛一一来做询问。“比如他们说,这个好像和他们吹喇叭时候的高度差不多,我在寺院也用过那些法器,一下就能明白他们的意思。”曲吉建才说。他把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和里面图画好,想和喇嘛做最后的确认。可是喇嘛们说看不懂。曲吉建才于是按照1∶10的比例,重新做了大殿的模型。看到模型,年老的喇嘛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说:“我们有生之年就是想看到阳光再次照到金顶上。”由能工巧匠按照模型来复原,桑耶寺不久就重放光彩。如今看上去,飞檐和五层重叠的金顶冲天而上,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

除了宗教建筑外,曲吉建才对西藏民居也很有研究,他称自己是个“复古派”。“拉萨在城市改造过程中,一度有一种错误的指导思想:现代材料就是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如果继续使用传统材料就不会进步和发展。”他说,“其实现代建筑材料会有种种质量问题,比如在八九十年代时,老城改造资金有限,但当时新建的民居一定要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所以那时水泥砂浆标号就降得很低。这种砂浆干固后没有任何强度,手轻轻一捏就会碎。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用石木材料?”城市的况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偏远的山村。“特别是钢筋水泥在农村很难保证质量,除了钢筋会有次品和假冒品外,水泥的品种和强度也有差别。就是合格的水泥运过去,不及时施工,也可能会过期和失效。如果坚持传统材料就能避免这些状况。”

曲吉建才认为即使是西藏现代民居的建造,也可以从传统中吸取不少优点。“我们西藏的房间布局基本是方形的,进深不会特别深,因为这里传统没有电暖或者中央空调,要靠阳光来取暖;而要是不懂这一点的设计师,会做成‘车库’形的房间,有太阳和没太阳的地方,温度要差几度。”他说,传统西藏建筑也很重视南边朝向,“比如我们南边就不会放楼梯和厕所。因为南边的阳光太珍贵了。”西藏有不少藏式元素的现代建筑,但这种点缀都没有抓到藏式建筑的精髓,“里面完全是适应内地自然环境来做的设计”。

但是曲吉建才也绝非固执不变的“守旧派”。他参与了两次布达拉宫的保护维修工程,一次是从1989到1995年,一次是从2001到2006年。第二次维修之前,布达拉宫上山的大台阶已经有过几次垮塌。这都是因为近几年来拉萨天气有改变,雨量增大,过多的雨水导致里面土质地垄疏松。曲吉建才大胆地把土质地垄换成了框架结构,相当于现代建筑下面那种条形基础。“气候变了,施工方法也要相应做出改变。何况在外表上依然保持传统风貌。”从2006年至今,布达拉宫的大台阶都保持完好状态。

群英最佩服曲吉建才老师的就是他广博的知识。她是昌都人,本来在南京理工大学学的是现代民用建筑结构。有一次,她在阿坝州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碉楼,50多米高的墙体,完全都是垒砌起来的,没用任何水泥。于是她对古建产生了好奇心,追随曲吉建才学习。“像是那种古建筑的开间,说一个面积,老师马上知道里面要用几套梁柱。”曲吉建才说,现在学院里出来的年轻人,的确很难有他当年在寺庙生活或者在农场的劳作经验,所以即使从著名高校毕业,在理论上有很高造诣,但离真正做项目还有差距。有的人对藏式建筑感兴趣,但是藏语不懂,宗教又不懂。曲吉建才好几年前就开始为藏式古建的人才储备担忧了。更何况这里面还有经济因素——现代建筑是可以拿设计费的,但古建维修在费用方面就少了很多。在设计院的古建所里,工作人员就是两个“80后”、两个“90后”,其他“60后”、“70后”已经纷纷转到现代建筑。某种程度上说,曲吉建才既为自己活佛建筑师的身份骄傲,又觉得有些悲伤,因为很难再有人像他一样了。

(实习记者刘畅对本文也有贡献)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