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城 传统与现代之间(4)

时间:2015-09-29 16:24:45 

达瓦次仁是西藏大学工学院的教授,也是联合国“拉萨老城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参与者,他为大量老建筑测绘并收集文字资料。他告诉我,其实老城里看到的一些具有藏式风格的建筑都是把老房子推倒后重新盖的,“那些原汁原味的藏式民居凝结了先人的智慧,没有了非常可惜”。如果有些西藏民居的常识,很容易就能辨认出复建的建筑。老房子墙厚、窗小、门低矮。墙厚和窗小都是为了室内能够冬暖夏凉,门矮则是为了进门低头对佛祖表示尊重。重新盖的都少了这些特色,并且外墙的石头全部都是规矩的正方形,而不像过去就地取材那样什么形状都有。另外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高度,以前贵族家的主楼才是四层建筑,平民就算是富商,也只是两层到三层。而老城里不少建筑的高度都有所变化。

所幸的是在2001年进入“十一五”后,对老城的改造政策得到了调整。56个具历史价值的院落进行了挂牌保护。“政府一开始的思路是能将院落中的居民迁出,修缮过后能够交给有责任心的开发商进行商业利用。毕竟作为民居使用,而且有那么多户居民,并不利于保护工作实施。”那位工作人员回忆。

邦达仓大院、尧西平康大院和颇章莎巴大院就是这样来实践的。邦达仓有53户居民,尧西平康有58户,颇章莎巴有13户。“最早居民也不愿意搬,都觉得老城生活方便。但是等到第二年外面的小区建好后,我带着居民去看房,他们看到条件的确很优惠,很快就搬过去了。”他说。大部分老城居民的房子都是公房,每月来交租金。到了新小区,老百姓可以继续租房,租金基本没变化,面积能达到原来两倍,或者以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来购买。

但是这种实践并没有推行开来。一是政府资金有限,二是他们也担心如此一来会使老城成为一个仅仅是游客光顾的空城。56个院落绝大多数还是居民在居住和使用。拉让宁巴大院便是这样一个例子。活佛住过的寝宫称作“拉让”,宁巴的意思是“旧”。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在此居住过,之后五世达赖喇嘛将这里作为临时寝宫。尽管面对熙来攘往的八廓南街,一走进这座三层围合结构的院落,便马上感到宁静。院子在2013年还按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过修缮,整座建筑能看出岁月的痕迹,但并不显破败。它的每一层的廊道里都摆满了各家养的盆栽鲜花,在烈日下争奇斗艳,给小院增添了盎然生机。

拉让宁巴大院里一共有26户人家。其中一户的色玛拉大姐告诉我,她从上世纪70年代就租住在这里了。“这是活佛住过的房子,我们每天都会把它打扫得格外干净。”色玛拉一家人一共分到了三个柱子的住宅面积——藏族人以柱子为单位来丈量房屋,一根柱子的住宅面积大约16平方米,她精心用布帘子隔成不同的空间。就算空间小,她也喜欢住在这里,因为大昭寺的金顶就在眼前。

不变的传承

老城改造的过程中,一些风物永久地消失了。李青就很怀念八廓街上那一圈摆摊的小贩。“那时候商店前面还有一排铁架子搭的沿街摊位,卖的东西琳琅满目,路人讨价还价的情景生动活泼,那是生活和旅行体验的一部分,八廓街也显得很有韵味。”但考虑到八廓街上本来就很拥挤,一旦出现火灾之类的安全险情,消防车很难进入,从前年起这些摊位都整体迁入一个室内的商场“八廓商城”。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9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