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老城 传统与现代之间(5)

时间:2015-09-29 16:24:45 

尽管如此,在拉萨没有什么地方比老城更顽固地保留下传统。老城不仅是旅游地,它依然是藏族人的朝圣地和生活地。大昭寺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来四方的朝圣者。人们围绕它转经、磕头、居住,因此传承下来古老的风俗。那位参与老城改造的工作人员告诉我,56个院落之外,老城里最主要的居住者依然是藏族,“不一定是拉萨本地人,也可能是从藏区其他地方来的。56个院落是属于国家财产的文物,其他房子则可以买卖,拥有产权”。藏区主要分为三大区域:卫藏地区、康巴地区和安多地区。“尤其是康巴人,那里牧区为主,名寺少,他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一定要来大昭寺朝拜,有钱了也要在这里买房,这边集中了藏区最有名望的人。藏语里有个词语叫作‘青典’,大概就是那种活佛给你摸顶后的宗教意义上的荣耀感。他们说住在大昭寺边就是有‘青典’的。”

“泡甜茶馆”是老城里一项有些年头的活动。关于甜茶是如何传入西藏的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英国人进入西藏时,将喝茶的习惯留在了西藏。也有人说是受到印度和尼泊尔的影响,因为那两个国家是甜茶的故乡。在过去,喝甜茶有着各种局限:旧时代只有贵族家庭天天喝得起甜茶,而且喝茶的时间和分量都很讲究,在午后喝上两三杯,佐之以印度出产的高级饼干;等到旧制度推翻了,甜茶馆到处开花,却不欢迎女性光临。

70年代出生的当地朋友丹增告诉我,在他小时候,甜茶馆被认为是不规矩的女性和一些社会闲杂人等才会光顾的地方。“我们男生逃课就会跑去甜茶馆,那里不但能喝甜茶,还能玩到一种叫作‘格尔让’的类似台球的游戏。”现在甜茶馆里则男女老少统统都有,不变的是甜茶和藏面,两种甜茶馆的基本食物。藏面是用碱面制成的,初吃起来觉得夹生,习惯后会喜欢上那股嚼劲儿。藏面的汤是实打实地用牦牛肉熬制的肉汤。一碗藏面营养丰富又价格低廉,就着一碟腌酸萝卜,再有一杯甜茶下肚,出一身汗,顿觉酣畅淋漓。

人们早晨起来围绕八廓街转经,转完后就来到甜茶馆歇歇脚顺便用过早饭,接着年轻人去上班,留下老人还有一些不着急的小生意人在甜茶馆里继续“吹牛”。最地道的甜茶馆要属离大昭寺广场200多米的“光明港琼”。那里一个开敞的大间里摆着长桌和长凳,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混坐在一起,有一种粗犷的气氛。最有意思的是论杯买茶的方式——摸出钞票放在桌上,服务员拿着暖壶倒完茶后会自行挑走每杯七毛的零钱。光明港琼制作甜茶坚持只用红茶、奶粉和白糖三种原料,不像有的茶馆会用红糖或糖精。这里是三教九流的汇聚地,可以听到有关各种国家大事、小道消息的议论。

丹增的妻子次珍很少和丈夫一起去泡甜茶馆,她更喜欢和自己的女伴们一起去。她的两个好朋友是她的初中同学,汪红和达珍。她们各自的孩子都已经上了小学,不用太过操心,一起约在甜茶馆聊天是周末难得的放松。如果不是她们带着,游客很难找到这家叫“酷故”的甜茶馆。“酷故”汉语意思是“隐蔽的地方”,它藏在一条很深的巷子里,门口没有牌子,只有熟客知道。选在这里是因为它都是一个个单间,每个单间也就能容纳两三张桌子。“可能是以前大家说女孩子去甜茶馆不好,心里还是有这样的障碍,走进那种大开间的甜茶馆便恍惚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次珍笑着说。与另一桌粗声粗气谈着生意的男人们不同,她们的话题都是属于女性的——次珍分享她养花的经验,汪红讲了讲在暑假里她带孩子们去上海做的“图书馆之旅”,达珍给她们推荐自己新看中的一家藏装店。

老城里聚集着数量众多的手工艺人,他们大都从事佛教用品的制作。唐卡画师土丹从小长在大昭寺边,他经常路过那些唐卡店铺,“看到那些画师们专注地作画,心里会感动”。于是他高中毕业后也来到一间唐卡工作室学艺,他说:“家里人都很支持。信佛的人相信画唐卡跟修行是异曲同工的。修行是心要静在一个地方,这个画唐卡也能达到。”

这家唐卡工作室隶属于古艺建筑美术公司,它的前身是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堆白”——那是一个为布达拉宫服务的手工艺者机构,代表藏区手工艺的最高水平。土丹师父的师父,最早就是一位宫廷画师。按照传统,画室还在坚持自己制作矿物颜料。旁边的颜料生产作坊里堆满了蓝绿色的铜矿石,女工在那里将原料捣碎、筛检、研磨,再在水里析出颜色。土丹说,颜色单一的矿石经过手工,可以出来五六种不同的颜料。“颜色深的颜料质量要比颜色浅的颜料大,在沉淀一段时间后,工人们要依次把盆里含有矿石成分的水倒入下一个盆中,以便沉淀出不同色彩,往往一盆水在一天内要倒上百次。”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9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