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广告公司都要每年去签一次合同,你的小平台怎么保证订单能延续?”
连续问出这种问题,有时会让说在兴头上的创业者有点尴尬,每个投资者都有不同风格,有些人温柔引导谈话,李雨萌喜欢抠细节:“我总是反问,不是要挑衅他,或者要考他,是想知道不同情况下他们怎么应对,是不是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有些创业者就暴露得很明显: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要照着PPT念,经常就逻辑接不上了。“商业计划书一看就是别人写的,他自己根本就没理解。”
这一次,李雨萌跟对方在IRR的数据上来回讨论了五六分钟,到最后,对面的创始人突然发怒了,他脸色一变:“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创始人认为,从坐下来开始,李雨萌就“不够尊重”他,不停地质疑他的论述,别人都已经投钱给他了,为什么李雨萌还要在IRR这个数据上反复纠缠?
短暂惊愕过后,李雨萌选择立刻跟创始人道歉。“我跟他讲,可能是我刚才的态度不够好,那我们不问这些数字问题了。”
此后的交谈毫无锋芒,让刚刚的冲突慢慢缓解下来。创业者讲到正在进行一桩房地产项目合作,虽然合作的清华毕业生们太不接地气,但是他还是给出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数据。
送走创业者之后,李雨萌很快联系上了那群不接地气的清华学生们——那些人正是她土木系的学长们,她发现两家公司只是在接触,完全没有进入合作阶段。
而引起双方争执的IRR数据,在李雨萌看来,很明显,对方其实并不懂真正的算法。“30%的内部回报率太吸引人了,如果一个投资人不是干这行的,很容易就被说动,一定会投他们。”她之所以发现这个数据有很大问题,是因为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知名地产公司算这个的。
2.分对错,还是看利弊。
绝大多数时候,李雨萌的表现并没有这么咄咄逼人。遇到极其不靠谱的创业者,她干脆就让对方天马行空随意发挥了。
李雨萌手中的案子,很多是朋友介绍来的,或者自己阅读行业新闻时对某些新项目感兴趣,约出来大家聊一聊。
“科技媒体很多信息都是二手的,我可能聊完发现跟作者写的都不是一回事儿。不像二级市场,财报信息一切都公开透明,我们这个行业难就难在很多信息不对称,要通过最原始的一对一面谈,才能有效了解对方情况。”
最不靠谱的一类人,是见面之后发现李雨萌是个年轻女生,下意识地问:“就你一个人?你们老板一会儿过来吗?”当发现只需要面对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女投资人时,很多中年人就明显地放松下来,“开始胡诌”——明明商业计划书上写着要融1000万元,张口立刻改成了2000万。错误百出地讲房地产内部的术语,完全把这个女孩当作刚出校门的“菜鸟”。
起初,李雨萌还会郑重地跟对方介绍一下自己土木系毕业,在地产公司工作过的背景,好让对方态度认真一些。到后来遇到的多了,干脆随着自己“明白,了解,OK”的六字经,由着对方满嘴跑火车。常常很多人讲得尽兴了,拍拍手起身,还要叮嘱李雨萌:千万别忘了跟你们老板汇报呀!
像发生不快的那场会面,创始人把“接触”定义为“合作”的情况,在看过的案子中太普遍了,李雨萌解释,这也算不上是作假,只不过他们有时候说的“合作”不一定成功不成功罢了。创业者口中的“×××马上要投我了”,也是一个心知肚明的伪命题:也许×××只是告诉创业者自己在考虑,从李雨萌这里离开之后,创业者们同样会告诉别人“顺为已经对我有意向了”。然而就算是投资人明确拍板什么时候签合同,钱没拿到手里之前,一切都是变动的,“否则为什么他还要来见我?”
投资经理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辨别真假,有的时候一个信息的真假就可能决定是否投资。李雨萌觉得自己的工作跟记者差不多,要到处托人找最了解实情的人,鉴别创业者的信息是不是真的。“其实也不能用真假来形容,所谓的假,就是基于一个很小的东西说得很大。”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