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秀场”的灵感最初来自一个喜欢昆虫的学生。他在家养了几百种昆虫,经常从外面找虫卵拿回家孵化,搞得满阳台都飞着蛾子,还跟着父母去旅行,把研究的足迹延伸到美国、新加坡、印尼和厄瓜多尔,回来制作了很多标本。二年级时,他就在老师的鼓励下将自己写的昆虫日记和昆虫绘画编辑成书,学校为了展示他的研究成果,从此就有了“水木秀场”这个舞台。
惠特曼曾在诗中写道:“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那最初的,便成了孩子生命的一部分。”让孩子按照最初的人生意愿来完善人格,是清华附小希望学生呈现出的状态。今年8月,窦桂梅去芬兰参加第十二届国际校长会议,她在演讲中介绍了包括爱昆虫的孩子在内的几个小故事,展示了清华附小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的教育理念。一起去参加会议的老师林长山告诉本刊,演讲一结束,窦桂梅就被很多国家的校长围住了。“他们都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的学校,清华附小的教学思路和西方国家倡导的个性化教学非常相似。当时BBC一部关于中国老师在英国中学授课的纪录片正在播出,很多人对中国教育的理解就是以老师作为主导,清华附小所展示的完全是相反的教学理念。”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看问题,思路的转变早已在清华附小老师头脑中启动。王玲湘记得有次去一年级听课,老师在讲《乌鸦喝水》。一上课,小朋友们都先纷纷举起手来,一个小朋友问:“为什么是乌鸦,怎么不是麻雀和天鹅呢?”王玲湘说:“如果站在成人的视角来看,问为什么是乌鸦喝水,就是明知故问,但儿童的世界是不同的,他们从‘真’出发,我们在小的时候肯定也有类似的疑问,但长大了,大多数人都把这些真问题忘了。”好在台上的老师并没有放过这个问题,他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喝水的不是别的鸟,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因为乌鸦聪明,因为乌鸦长得黑,黑色吸光,所以容易渴,最后大家得出新的结论,如果是仙鹤,嘴巴又细又长,没有小石子也能喝到水,如果是小麻雀,嘴巴太小,衔了石子也喝不到。
这节课给王玲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引发她更深入地去思考。“老师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是明智的,但离开老师的引导和提升是事倍功半的。学生说因为乌鸦很聪明,引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因为乌鸦在中国文化里是不祥之鸟,孩子们的反应可以理解。但《乌鸦喝水》选自于《伊索寓言》,在古希腊,乌鸦是能够预言的智慧象征,在《伊索寓言》里,乌鸦担当了祭祀或先知的角色。学生的提问涉及一个传统课堂长期忽视的文化知识点。”
为了能让老师更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清华附小实行了双班主任制。两个老师分别主要负责语文和数学、科学,但职责也并不是泾渭分明。班主任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语文和数学、科学课上,两个班主任同时在场,其中一人是另一人的助教,同时也能全面地观察学生。“以前数学老师只知道这个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但现在她可能会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上非常有领悟力。”窦桂梅这样解释双班主任制的优势,“两个老师和一个班一起待6年,他们会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学生。”
清华附小的课表里每周有一节戏剧课,是该校的特色,由两个班主任一起负责,这堂课被看作综合性最强的一门课。林长山在这门课上做过很多研究,他告诉本刊,除了能学到戏剧知识、进行戏剧体验外,戏剧课可以给每个孩子施展的空间,就像是一堂“个体定制”课。有个班里有个非常腼腆倔强的小男孩,平时当众发言都常常会吓哭,更别提让他上台演出了。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百般劝说,他同意演一块一动不动的大石头,身上还要套一只空调箱子,把自己藏起来。一次两次上台,这个小朋友都吓哭了,练习了若干次后,终于渐渐好转起来。老师给他加了一句台词,让他躲在箱子里说,最开始声音极小,后来逐渐放开了,还敢跟着大伙儿一块谢幕。再后来,他居然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这是老师们几个月一对一心理辅导都没有达到的效果。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