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调控新思路(2)

时间:2015-12-11 13:07:09 

从投资、进出口和消费需求的“三驾马车”来看,投资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过去的高增长。中国投资的两大主力是房地产和制造业,国内房地产目前处于两极分化,北京、上海等极个别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依然坚挺,而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都处境惨淡,从全局来看,中国房地产依然面临极大的去库存压力。今年前10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仅为2%,与过去动辄30%以上的增速相比已经恍如隔世。制造业面临的压力也不轻松,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比比皆是,淘汰过剩产能、让市场有效出清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望制造业拉动投资增速也并不现实。在房地产和制造业两大投资引擎熄火之后,唯一可以寄望的还是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不过从交通建设到农田水利等等,潜在的投资热点基本上都已经被充分挖掘,即使某些行业还有继续投资的空间,但是还能维持几年的高速增长也并不乐观。

从进出口来看,由于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加之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弱化,最近几年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加速恶化。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进出口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但是随着内外需疲软等因素,进出口增速出现跳跃式下滑,2013年增速为6.2%,首次低于年度GDP增速,2014年进出口增长为2.3%,而今年三季度更是出现负增长7.9%。在“三驾马车”面前,如果说政府为了扩大内需还有一定的刺激措施可用,但在刺激外需方面,除了出口退税和货币贬值之外,基本上没有太多办法,何况在外部压力面前,这两者可以实施的力度都相当有限。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美国复苏形势略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均不乐观,对于中国而言,外需依然不是可以期待的经济引擎,加之美国主导的TPP等全球贸易新规则面世,全球贸易开始进入后WTO时代,作为WTO时代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在后WTO时代将遭遇更大的挑战,WTO曾经带给中国经济的红利很难重现。

消费引擎最能体现中国经济在需求侧和供给侧管理的差别。长期以来,中国经济致力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而言,距离理想的状态还有很长的距离,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占比超过70%,2011到2014年,中国经济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7%、56.7%、48.2%和50.2%,不仅没有明显的上升势头,反而呈现出放缓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人在海外购物则表现出惊人的消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经济在供给侧管理的不足。这说明中国人其实并不缺乏消费热情,也不缺乏消费能力,但因为国内商品在品质和价格上的诸多不足,这才使得国人奔赴海外购物,使得国内的购买力大量流失海外。如果中国经济能够重视供给侧改革,对于国内商品大力减税,尽量减少国内商品价格高于国外的畸形现象,同时提升国内商品的品质,必能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最近几年国内电商打造的“双十一”购物节,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供给侧改革试验,通过提供更便宜更丰富的商品,最大程度地创造出消费者的需求。

在“十三五”即将到来之际,决策层提出供给侧改革,不仅因为原有的需求侧管理模式的局限性愈来愈突出,同时也是因为中国正面临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性时刻,如果还停留在原有模式下难有突破,很有可能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无法自拔。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就可以视为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我国2014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7575美元,完全可以跻身中等收入国家之列。以世界上其他很多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当一个经济体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通常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徘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最终进入到高等收入水平,而其余那些无法顺利跨越升级的国家,有些长达数十年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有些甚至因此出现剧烈的社会动荡,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在今年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仅仅依靠过去以需求侧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很难将中国经济从疲软中摆脱出来,因此,寻求更丰富的调控模式已是时不我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供给侧改革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