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不忿与怀王无力 楚国的忧伤

时间:2015-12-25 13:05:26 

屈原时代,秦楚被认为是当时的“G2”,这是屈原进退跌宕的背景。

屈原在《离骚》里首句指出自己的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就是说,他出身正统的楚国皇族血亲,并且是苗人。楚虽远离中原礼仪之邦,但楚国独特的风物与先人的开拓精神使其存在800年,几乎贯通了春秋战国时期。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有“秦戎楚蛮”之谓,两国皆不属中原正统礼仪之邦,若用中心论的眼光来审视,楚人贻笑大方的事并不少,最有名的桥段就是后来成为秦宣太后芈月的那段“大腿论”,这在《战国策》里是极其扎眼的荤段子。

根据已故复旦大学历史专家杨宽的《战国史》,战国七雄时期,“领土以楚为最大,兵额以楚为最多,武器以楚国铸造的最为锋利”。正如其时张仪所言,“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但也就是在合纵连横鼎盛期,秦楚近乎两分天下之时,历史的天平倒向秦——楚怀王以降,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楚国先民

《诗经》有言: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如果你今日站在武汉江汉合流处,看汉江注入长江,裹挟向东,满目楚天水阔,定会理解为何古人以此寄寓无法穿越和到达的情思。

在屈原的《九歌》里,曾描写沅、湘、洞庭湖、涔、澧、长江相挟在境内,若是在近3000年之前,这里是云梦泽所在地。江汉之间直至荆州,是云蒸霞蔚的湖泽地形,山川水源交错分布,晴晦朝夕不同。如今,沿江居民虽不能还原历史地貌,但知楚文化博大精深,“楚人”之名也流传到今天。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是富庶之邦,其国都郢都(今荆州)依偎长江,是“宜古宜稻”的地方,注定了为各国所羡。苏秦到赵国游说,对赵王说:“大王诚能听臣子……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在楚怀王时期(公元前328~前299年),虽然楚国在对秦消耗战中逐渐衰落,但怀王依然对张仪说:“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楚人祖先可追溯至五帝之一颛顼所统治的九黎部落,所以《史记·楚世家》开首便写“楚人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其中的雾苗人曾随武王伐纣,西周时期首领熊绎受封子爵,即称诸侯,居于湖北秭归一带。楚人自开山之际,就显出不与周王室苟同的桀骜气质,偏踞南方未开化之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血统里天生带有征伐基因。

到了公元前704年,熊通趁着周王室衰微,借口为蛮夷,不用中原之谥号,自立国号为楚。在普遍称“公”的诸侯时代,熊通第一个立国并自封楚武王,楚国的疆域也从汉水一带向东南扩张,经南阳、襄阳,定都于郢。鼎盛时期,楚国地跨今日11省。按照司马迁的记载,吞并了越国后的楚国,地广人稀,江淮以南,没有冻饿,也没千金之家。

冯友兰在《论楚人精神》里曾说:楚人虽不沾周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文化之约束,故其人多有极新之思想。楚文化不受周王室利益,极大原因在于地理位置的不便,受中原文化浸染较少,开化较晚。孟子曾喻楚人是“非先王之道”,在《滕文公上》里提到“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可见楚人与正统文化的疏离。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更多精彩,请点击: 楚国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1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1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