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一向擅长制造奇迹,2016年开始推行的熔断机制,在4个交易日内四度触发熔断,两度提前终止交易,速度和频率之快,在全球证券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证监会推出熔断交易机制的本意是为了给投资者一个冷静期,当市场快速下跌时暂停甚至终止交易,避免市场非理性过度暴跌,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熔断机制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样的作用。
不过,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美国等市场有着极大的区别,在美国能够实行有效的熔断机制,在中国反而成为暴跌的推手,此次中国股市因为熔断引发暴跌,也为管理层如何借鉴消化国外经验再度提供了血的教训。从美国的熔断机制来看,由于美国实行T+0,以及不设涨停板制度,所以推行熔断机制可以阻断股市暴跌。但是中国股市实行10%的涨跌停板制度,事实上已经相当于对股市的涨跌设置了一道阀门,在10%的涨跌板基础上再度增设5%和7%的熔断阀门其实意义不大。中国股市向来是一个波动性极强的市场,追涨杀跌是中国股市最显著的特色,一旦股市下跌触及5%的熔断阀门,在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之下,投资者将会对市场继续下跌抱有极强的预期,使得熔断具有了极强的自我实现能力,因此继续触及7%的第二道阀门成为大概率事件,从1月4日和1月7日的熔断来看,都是在沪深300指数跌破5%之后,在恢复交易后极短时间内迅速跌破7%,1月4日跌破5%到7%大概用了6分钟,1月7日从跌破5%到跌破7%仅用了3分钟,导致当日仅仅交易半个小时就提前终止全天交易。
熔断机制之所以成为暴跌加速器,很大原因在于打破了多空双方的力量均衡,使得市场成为单一的空头市场,而剥夺了多方反击的权利。在推出熔断机制之前,当A股市场出现暴跌时,往往会有多头力量趁势抄底,A股市场也屡屡上演绝地反击的大戏,但是在现有熔断机制下,只要沪深300指数触及7%的跌幅,全天交易即告终止,虽然名义上是为了给投资者以冷静期,但实际上相当于关闭了多头抄底进场的大门,这就使得A股市场一旦暴跌,就成为空头主导的单边市。
在熔断连续引发A股暴跌之后,证监会在1月7日晚间紧急发声,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证监会认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仅仅在4个交易日之后就宣布暂停,这大概也是A股历史上最短命的一次制度创新。
此次A股市场的熔断机制之所以失败,和推出的时机也不无关系。由于中国版本的熔断机制具有助跌功能,在市场已有较强回调需求的背景下推出熔断,正好为空方力量提供了一次完美的进攻时机。证监会以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作为熔断机制开启的时间,此时A股市场刚刚经历了股灾之后的一轮反弹,已经开始产生回调的需求。上证指数从去年股灾后的最低点2850点到年底的3700点,已经有30%的反弹幅度,创业板的反弹幅度更是接近70%,部分强势的个股甚至已经超越了股灾前的股价。尤其是创业板,在经过大幅反弹之后市盈率又重回100多倍的高估值区间,而战略新兴板已经确定在2016年推出,届时将成为创业板的最大竞争对手。在高估值和战略新兴板的双重压力下,创业板具有极强的回调压力,此次A股市场的暴跌,创业板的回调是一个重要的导火索。由于熔断机制以沪深300为基础,并不考虑创业板的涨跌,因此在1月4日和7日的触发7%的熔断之后,创业板的跌幅都大于沪深300,1月4日的创业板暴跌8.6%,1月7日暴跌8.85%。虽然创业板并不会直接触及熔断阀门,但最终还是会拖累沪深市场的整体表现。
中国经济的疲软数据,是本轮股市下跌的更深层次原因。近期公布的一些中国经济的关键数据不及预期,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复苏暂时还难言乐观,这就使得去年四季度的股市反弹失去了基本面支撑。在股市因为熔断机制暴跌之际,人民币的走势同样惊心动魄。去年底至今年初,人民币汇率连续急跌,在岸人民币汇率逼近6.6元的重要关口,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离岸人民币则已经达到6.68元。虽然人民币近期的走势不排除投机力量的炒作,但更主要的还是体现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在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中国经济短期难有起色的背景下,资本外流依然是很多资金的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民币和股市双双大跌也并不让人太过意外,而熔断机制只是在错误的时间扮演了一个错误的角色。
股市下跌的趋势一旦形成,短期之内逆转的难度将会很大。去年上半年,因为证监会清理场外配资引发股市雪崩,后来虽经管理层倾尽全力救市,也难以扭转市场的跌势。这一次由熔断机制引发的再度暴跌,虽然仅仅在4个交易日内就被紧急暂停,客观上管理层迅速纠错的能力明显强于上次,但即便如此,想要迅速扭转颓势可能也并非易事。就在证监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也并没有出现强劲反弹,盘中甚至再度大跌,虽然收盘时沪深300和上证指数上涨了2%左右,但以前4个交易日的跌幅来看,2%左右的反弹幅度相当有限,市场的谨慎心态可见一斑。即使是大盘蓝筹股的有限反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家队入场所致,相比之下,创业板更是以下跌报收,并不理会熔断机制的暂停利好。
在证监会紧急暂停熔断机制之后,中国版本的熔断何去何从成为一大悬念。暂停是否其实意味着熔断机制已经被废止,将来永无重出江湖的可能,或者还是会经过修改完善之后重新推出?如果是前者,暂停意味着废止,估计很多投资者也可以理解,毕竟中国版本的熔断机制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做空动能,对于决策者而言,将来想要重启熔断,也需要面临极大的压力。但是从熔断机制自身而言,作为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普遍采用的机制,熔断并非洪水猛兽,中国版本的熔断之所以失败,主要还是没有结合中国股市自身的特点,没有深刻理解熔断的内在原理所致。
中国版本的熔断机制由于结合了涨停板制度,使得市场的流动性迅速陷入枯竭,投资者会因为担心当天无法卖出而恐慌性抛盘,加之中国的熔断阀值设置过低,只需要5%和7%就可以触发,因此最终熔断的发生成为大概率事件,而在美国不设涨停板的市场,投资者只要报出足够低的价格,理论上当天都可以卖出成交,不存在流动性枯竭的问题。加之美国投资者相对理性,投资者的跟风效应也小于中国股市,因此美国真正触发熔断的机会也很少。美国股市从1987年股灾之后正式推出熔断机制,其后也是历经修改,才确立了现在的正式版本,设立了7%、13%和20%的三个阀值,如果触发分别暂停交易15分钟、15分钟和提前终止全天交易。对于中国股市而言,将来熔断机制经过合理修改完善之后,重新推出也未尝不可。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对于即将推出的更为重要的注册制,投资者也需要做好同样的心理准备。
主笔 谢九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