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者的春天

时间:2016-12-05 09:44:59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字体设计师是一份存在感薄弱的工作。“字体不是电脑自带的吗?”这是许多人对于字体的印象。

我们目力所及的范围、各种媒介之上,都有不同字体的文字存在。它不仅能传达汉字的意思和情绪,还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文化氛围。正如关于字体的纪录片《Helvetica》所说:“它们存在着,仿佛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它们就好像是空气,或是重力。”

在电脑普及之后,周遭具有艺术感的字体越来越少。平面设计变成了一个不需要书法和美术功底就能完成的工作。如今满街的店铺招牌,多半是出自打印店里熟稔电脑操作的年轻人之手——找出一款抢眼的字体,加上一块颜色突出的背景,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搞定制作。仅仅满足内容传达的字体选择,也就成为一种视觉垃圾。

电脑时代,决定我们文字氛围的是字体的提供者,以及字体的使用者。字体设计师是源头,一般人却对这个群体感到陌生。随着版权环境的改善,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字体在视觉传达中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的境遇才慢慢发生了改变。

隐形的职业

“刻字匠”是字体设计师的前身,也是一个可以感知的职业。西人铸造的中文铅字印刷技术是在1839年由英国传教士传入中国,“刻字匠”的工种在中国有170余年的历史。一位生于30年代、在上海字模厂工作一辈子的老先生钱焕庆在回忆早年工作时,以自己是整个工厂唯一敢刻七号字的员工为傲。七号字只有火柴头大小,为此他需要每天吃枸杞来明目。

现在担任汉仪字库艺术顾问的朱志伟经历了从“刻字匠”到字体设计师的转变。1971年他入行时,是外文印刷厂的刻字工。他的任务是补刻,像日本大使馆的请柬、名片经常要用楷体字,特别是一号、二号楷体缺字比较多,缺字时就要雕刻补上。他的师傅能在一个五号刻坯上刻出四个繁体的龙字,那曾是朱志伟梦想达到的最高目标。

1987年,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主持开发的激光照排技术印出了第一张中文报纸,中文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的时代,铅字工人一夜之间失去工作。1988年,朱志伟被派往深圳,协助仓颉输入法发明者朱邦复工作。“我首次接触到了电脑和电脑字体,当时键盘上的ABCD我都找不到,经常把电脑搞得乱响……”朱志伟说,从深圳回来后,他就想着要从事和电脑造字相关的职业。终于在1991年,他得到了向王选毛遂自荐的机会,进入了北大方正。

最早方正字库的业务并不是直接设计汉字,而是从老字模厂购买铅字字稿,再对照字稿把汉字按照一定比例放大描在稿纸上,扫描进入电脑后进行调整。一个熟练工就能完成,不具有创造性。

等到字模厂的字稿已经输入得差不多,培养专业字体设计人员被提上日程,朱志伟也就成了第一批字体设计师。字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正文字体”,还有一叫“标题字体”。“标题字体”具有明晰风格,需要经过“设计”的过程,这比较好理解。但主要的四种正文字体,宋体、仿宋、黑体和楷体在铅字时代就已经有了,还需要继续开发吗?

答案是肯定的。就拿宋体的演变为例。宋体是一种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字体,它产生于大量翻刻宋本的明代。雕版匠人为了应付上涨的印刷需求,在下刀时横平竖直,用三角形装饰代替了文字起末的顿势。这样一来,雕刻速度加快了,字体却失去了毛笔楷书的风味,被文人称作“匠体字”。“所以说宋体字的出现,与其说是人们审美的选择,不如说是技术的无奈。它因为适应阅读和生产而流传,字型必然随着技术进步而调整。”朱志伟说。他给我看明清两代的雕版印刷字体对比,同样是宋体字,字型就有疏阔和紧密之分,他告诉我:“人们利用工具控制字体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

2003年朱志伟设计“博雅宋”时就是技术进步的要求。当时的报纸采用的“报宋”,是来自上世纪60年代从日本进口的“秀英体”改良之后的宋体字。这种宋体首先是笔画粗细不再合适。“铅印时代,要给铅字留出‘吃墨量’,字模的笔画就做得纤细,变成胶版印刷后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对比“报宋”和“博雅宋”的字体又能看出,“博雅宋”有字型扁方、结构宽博的特点,这是朱志伟研究人们阅读习惯的结果。“中文阅读是从左向右横向浏览。字型扁方,每一行字就像有一条线贯穿其中,引导视线流动。而字面宽博是放松了字体中宫,也就是利用一种视错觉的原理:在一个特定的方框中,适当加大中间的空间,缩小四周边缘的空间,整个字体就会变得醒目,从而缓解读者的阅读负担。”

正文字体就好像米饭或者白水一样的东西,一款字体和另一款字体的区别,也许只能用“舒服”描述。然而每一款字体的诞生,都是心血倾注的结果。为了重新设计这款宋体,朱志伟特意做了调查。“日本的报纸正文字比国内报纸的正文字字号要大,为什么呢?《朝日新闻》在80年代订阅量下降,他们发现是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结果。后来报纸就把正文字的字号加大,提出为读者服务的口号。”设计“博雅宋”的时候朱志伟已经入行多年,但直到那时才真正明白了这个字体设计的要义。

在此之前,朱志伟还设计过“北魏楷书”和“铁筋隶书”,也都在国际上获奖。但朱志伟认为,那都是为了表达自己而设计的。“字体设计师应该隐藏自己,否则会对读者构成一种干扰。”朱志伟说,纪录片《Helvetica》里有个观点他很欣赏——好的正文字体应该是隐形的。它就像是水晶高脚杯,只是放置、展示和组织信息的一个容器。

造字企业:走过沉寂岁月

一方面,电脑造字时代让字体从实物遁入虚无;另一方面,中立的字体消弭了设计者的存在,字体设计师成为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群体。

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的陈列室展示了电脑字体设计的流程演变。一套字库,最少也要有国家标准的6763个汉字,更多的则要有2万多个汉字。在手写时代,每位设计师都要用笔写下所有汉字。一个字的完成要经过草稿设计、复制正稿、画线、勾线、填墨、描白、拍照缩小样、修整统一八个步骤。就算是最少的一套字库,也需要近4年时间完成。

电脑程序的出现,使得字体设计的进程加速。先由核心的设计师根据创意设计出50个字,50个字中要包括汉字的31个基本笔画。基本零部件做出来后,就可以分给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来设计和拼字,最简单的字库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完成。即便如此,字体设计也无法做到智能代替人工,仍需要设计师反复核对字稿,确保字体风格的统一。“同样是‘木’字做偏旁,‘林’字和‘树’字中,‘木’在方格里占据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手动修正。”方正电子字库部的字体设计总监仇寅告诉我。

方正电子字库部一共40位字体设计师。高级字体设计师汪文刚刚完成一套叫“方正榜书楷”的字体。这套字体是“标题字体”,相对于正文字体,汪文认为它的难度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首先是怎样确立风格。榜书楷的创意来源是明清宫阙匾额上的大字,但书写者各不相同,需要提炼出共通之处。”汪文去了许多皇家园林收集字体,最后在一家民间的牌匾博物馆中找到了一块作为基准字体的匾额。“另外的难度则在于如何将传统书法和现代字体设计融合。明清榜书多为繁体,做成简体字必须加以改造。”汪文从小学习书法,对文字有着感情。“做字十分熬人,哪里有挥毫泼墨那样畅快淋漓?”面对这冗长和枯燥,他会鼓励自己:“一套优秀的字体能永远流传下去,是件欣慰的事情。”

然而,就是这样辛苦付出后制作成的字体,很长时间受到盗版的困扰,无法显现价值。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副总经理黄学钧从柜子里翻出一张光盘,那是字体曾经的销售模式,几十款字体打包放在一起,但根本没人买正版。黄学钧1991年来到方正。在他的印象里,90年代是中国字体设计的黄金年代。由于排版技术换代,字库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国内字库厂商几十家,除了最大的方正外,还有汉仪、华文、华光、中易、四通、长城等等。不同的字库厂商有不同的排版系统,受技术水平所限,各家系统无法兼容,于是都积极开发自己的字库。随着字库兼容问题得到解决,字库设计程序被破解,盗版也就随之而来。进入2000年,市场上的字库企业锐减到了包括方正、汉仪在内的5家左右,最大的方正字库依靠着方正电子的其他业务进行补贴。

一个转折发生在2007年,方正电子的字体业务改成以授权的方式进行。方正给所有侵权使用字库的企业发告知书沟通知识产权问题,如果沟通无效,方正就会诉诸公堂。其中比较轰动的案子是方正诉美国暴雪公司《魔兽世界》游戏侵权。这款游戏中大量侵权使用方正字体。法院最终虽然支持了方正,但只判决赔偿200余万元,与方正的主张相去甚远。另一个案子是方正诉讼宝洁公司。2008年,方正电子发现宝洁公司在洗发水瓶上的“飘柔”两字没有经过授权。方正电子认为,它卖给宝洁所雇用的广告公司的只是字库软件的使用权,并不能延展到其中单字作为美术作品的使用上。2011年二审判决,方正输掉官司。

像这样的侵权官司存在争议,主要是我国没有对字体和单字的特别立法。“尽管输了官司,但引起了舆论关注。”黄学钧说。今天,除了和传统的报纸杂志签有字库使用协议外,企业授权的模式仍然是方正字库获得收益的主要方式。但对整个字库行业利好的是,近两年来,我国司法界逐渐对字库版权有了积极的认可。还有两次字库的合作开发,方正也策划得相当成功。一次是在2007年推出了徐静蕾的手写字体,那是中国的第一款明星字体;另外一次是在2011年发起了一次公益活动,和人称“粉笔哥”的残疾书法家崔显仁合作,制作成了“方正显仁体”。“这两次事件多少也让公众了解了字库的生产过程,以及所有的字体都是有知识产权的。”

就在去年,方正字库的销售收入创了新高,实现了盈利。“这是一系列事件促成的结果。还有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方正奖字体设计大赛,字体设计这个行业才有更多人知晓。”黄学钧说。现在方正字库已经是整个方正集团的A类业务,每年有超过30款字体推向市场。

独立设计师的等待

2009年,当方正电子这样的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经营困境的时候,丁一选择了辞职,成立了自己的字体设计工作室“造字工房”。不过。他显然低估了字体研发的周期和盗版带来的困难。他带着两个设计师同时来做“俊雅”和“尚雅”两套宋体字,可一年的时间字体还没做完,房租和各种消耗让他入不敷出,不得不回到山东老家。至今,这个发展到十几个设计师的工作室仍然以潍坊为总部,为一线城市甚至国际知名品牌的客户提供着字体。

看到了单纯生产字库的艰难,造字工房从成立之初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制作不同字体的字库,一边接受LOGO相关的定制服务。第二项服务并不用制作全套6000多的汉字,只做对方需要的字即可。与方正电子那样的专业字体企业不同,造字工房没有那些报社资源,它一开始就是市场化运作的。方正电子也在淘宝上卖字体,个人版两块钱就可以下载使用,这部分收入对于方正电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而最早丁一定下的个人版价格是100块钱。“购买的人不多,基本都是设计专业的学生。”让丁一感到振奋的是在2011年的一次促销,他说:“那次好几款字体放在一起打包卖10块钱,我一天就卖了3万块。这说明大家认为这是有价值的,也有了花钱购买的意识。”

到2014年为止的这段时间,都被丁一称作“土壤培养”的阶段。2014年1月1日开始,丁一做出了面向个人,可以免费字体下载的决定。“其实那些愿意下载的都是大学生,并不是我认为最有能力消费的那个群体,所以倒不如让他们成为免费的使用者和推广者。几年的时间,这些设计专业的学生成为专业设计师,觉得我的字体不错就会在做设计提案的时候推荐给商业客户。让这些客户出钱购买,才能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造字工房也向方正学习,针对商业客户开启了授权模式。“一款字体,我们标明5万元是一年免费使用的价格。如果主动联系购买,就是折扣价5000元,如果被发现侵权后追究,就要支付5万元。”不过造字工房并没有精力和成本与侵权者对簿公堂,丁一选择了利用微博来维权。他“造字工房”的微博,凭着不断分享字体开发制作的故事,积累了十几万的“粉丝”量。2012年,当他发现电影《失恋33天》大量使用了造字工房开发的字体后,便在微博上发表了文章,最终获得全额赔偿。最近两年,丁一会明显感觉版权环境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客户在做广告预算时,会单独把字体这项做进去。我们接到的联系电话也多了,客人主动要求购买字体。”

让“造字工房”在业界声名大噪的是它2013年接到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订单。在6月份即将开园的迪士尼中,游览者将在主题乐园、餐厅、酒店到洗手间等上百个地方看到有造字工房专门出品的汉字。能让迪士尼注意到丁一的作品也是巧合。2010年,迪士尼出品的电影《爱丽丝梦游奇境》在全国上映,丁一发现中文海报的文字风格和英文海报并不相符,便重新设计了一版放到了博客上。这一版设计的中文字体完全和英文相呼应,卷曲的线条好像童话中的森林,这给注重本土化的迪士尼以很好的印象。

不过在丁一看来,尽管这样的徽标定制业务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他还是想将字库开发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坚持下去,希望版权问题的最终解决让字库真正成为可以盈利的生意。他最早做的那两套字体“尚雅”和“俊雅”,在传统宋体的肩架结构上做了改良,至今仍为许多家时尚媒体的标题用字所青睐。丁一总爱和别人讲起那个汉字最初打动它的瞬间:那是小学里唯一一堂没有被主课侵占的美术课,老师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了“光”和“华”两个字。在光影的闪动中,丁一第一次感受到纯粹笔画之间构成的美感。那是他做字的初心。

我们需要什么字体?

中文字体依然少得可怜。对比西方世界,英文字体有上百万种,中文字体只有几千种。而和第二大汉字使用国日本相比,它的中文字体有3000多种。中国内地有600多种,台湾地区有300多种,香港特区有100多种。中文字体的缺乏为造字者创造了机会,问题则是,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字体呢?

显示的媒介不同意味着字体生产会出现差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产品开创了一个重视屏显字体的风潮。乔布斯本人就执迷于书法,MAC的早期系统中就有按照他要求的以不同城市来命名的独特字体以供选择。在中国有关苹果产品的论坛中,“果粉”们对于中文字体“苹方”热烈讨论,电子产品的用户早就不满意于文字只作为达意的工具。

在小米手机负责操作界面设计研发(MIUI)的办公室里,设计师梁哲和郝少华为我讲解小米手机对于操作系统字体的要求。最早小米手机也是用原生安卓系统的字体,之后为了设计语言的统一改用“方正兰亭”,但是不断有用户反映看长篇文字会感到很疲劳。小米手机专门和方正电子合作来定制了一款叫“小米兰亭”的字体,它源自方正电子在2006年推出的国内第一套屏显字体“方正兰亭黑”。“兰亭黑还是适应早前低精度的显示屏幕,因此它每个字会做得很方正饱满,充满格子,整体组合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在‘小米兰亭’中,我们就把字幅变瘦,笔画也变得纤细起来,这样字体组成的文章读起来就舒爽通透。”黑体字因为干净和纯粹被一直被用作屏显字体,随着屏幕显示技术的加强,黑体字不断有改善的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为字体的繁荣多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汉仪字库的首席执行官谢立群告诉我,盗版对汉仪依然是威胁,反盗版业务在见效。但就收入情况来看,60%的收益来自互联网,为手机QQ提供个性化字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这种个性化字体现阶段是郭敬明、井柏然和TF Boys等明星的手写体为带动,利用的是“粉丝”经济原理,相当受追捧。这种手写字体的开发相当于是按照快消品的模式来做。“由明星写出几百个手写字体,然后利用汉仪特有的字库制作软件来完成,一套明星字体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因为本身就是手写体,又主要看中的是明星而非字体本身,这一类字体想来在做工上没有那么严格,但质量也有保证,关键是如何将一套字体做到500K以内,方便互联网传播。”

与“快消品”的字体相对,汉仪也强调精品字体的开发,在正文字体“黑、宋、仿、楷”中再增添新的品类。汉仪不久前就和字体设计师齐立合作,推出了旗黑家族字体,从最细的25到最粗的105,共计15个字重,满足客户全方位的用字需求。设计师齐立向我回忆,这套字一共历时三年才完成。“极细字体以纯粹结构为主、布白辅之,好比是绘画中的素描;超粗字体则注重笔画粗细的分布、黑白的调节与布白的匀称性等,好比是绘画中的色彩与层次。以前都没有这样的家族,从一粗一细两个极限来挑战字体设计师的技巧。”如今作为汉仪字库艺术顾问的朱志伟则计划把他丰富楷体的梦想变为现实。“宋体的出现是源于技术的局限。楷体是和中国人最亲近的字体,现在也是回归楷书的历史阶段了。”

版权环境改善了,独立的字体设计师也有了发展的空间。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厉向晨因为一套“康熙字典体”的制作,走入字体设计行业。当时厉向晨花了半年时间,将《康熙字典》中的汉字扫描进电脑,再用软件对字体进行微调,诞生了“康熙字典体”。不少设计师很喜欢这套古风字体,将它运用在“小清新”感觉的产品包装上,这完全出乎厉向晨最早想将文字用于科研的初衷。

这样“旁门左道”的造字方法并不符合传统字库企业的作风,但是这套字体的广泛传播却让厉向晨看到了一种商业机会,他可以去发掘字库公司并不太感兴趣的字体类型进行创造,自己的优势则在于对年轻人品味的把握。他和同伴郭帆去年成立的“文悦科技”公司即将推出的“文悦新青年体”就是参考民国时期的《新青年》杂志和同时代的美术字设计而形成的风格。“‘青’字我们还保留那时的写法,因为这样才能保留下当时的时代气息。换作大型字库公司,这一定会按照简化字规范来进行纠正。”

(感谢王子源、杨林青、应永会对本文写作提供的指点和帮助;实习记者刘畅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丘濂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