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牛血亮布:Guizhou Miao and Dong Sheen Cloth

时间:2016-12-05 09:53:09 

来源:艺术与设计 15年2月号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中国的西南山区,居住着以苗族为主的几支古老民族。不便的交通阻隔了现代化对他们的影响,哪怕是游客纷至的区域,当地居民亦保留着祖先留下的规训。他们以繁复的工艺织造制作祭祀所用的面料,用铜、锡等金属做线,将传统纹样缝制其上。原本是带着将传统手艺与面料带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愿望找到他们,并想着能否与他们合作,开发一些有当代意识的图样,让城市人能触到这古老之气。可在与他们沟通后,发现自己实在是轻浮了,或说我们这些所谓的城市人,被便利的现代生活圈养得平乏且妄诞了。苗族女性,不论老少,都可以不知疲累、饱含感情地在一块手帕大小的布上满绣几十甚至上百个关于自己祖先的图腾,而于我们,那些不过是重复叠加的平面图样。那一刻才明白,我们是无法让她们以这样的专注力去完成设计师设想的任何图案,她们只可能把这种专注,奉献给祖先或她们敬慕爱戴的人,和她们相信的事情。

她们大多没受过高等教育,甚至没有进过学校,但正因此,她们不作妄想,心致纯,手致精,是以“为道日损”。反观同样以手工刺绣闻名的苏杭或蜀地,在中国近古时期,这几处绣品是中国刺绣的代表,价格也极为昂贵。但当现代化电脑绣花普及之后,只要不是在极细的布面上作绣,电脑都能异常接近的模拟。主因是,苏杭、蜀等地的刺绣,由于贸易等因素,很早便发展成以手工劳动为生产力的工艺品,所绣图样亦主要以模拟书画大家的名作为主,是以“为学日益”。

然而,再精密的电脑却也不能模拟苗人的绣花。苗人手中的图样是存于她们记忆深处的本民族的历史,无数学者赞苗绣为“无字史书”,在这个层面,苗绣不属于技术与知识的任一范畴。当荷兰策展方问及“损”与“益”时,我们以此为例子,与他们解释,或许并不准确,也并没有真正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设计对政治/社会的影响”,但这是我们对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此刻的简单认识。

学=知识,技术;道=精神之守护,文明之反省。武术中的“武”字意思为“止戈”,意为停止暴力。同理,术为学,为学日益;武为道,为道日损。

事物的演化是有因的,而这个因应该来自于某种道——精神之守护,文明之反省。只有这样,人类的精神家园才能建设得更稳固,文明才能延续得更持久。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不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战斗力或者众多非凡的领袖,只是我们与其它文明比之,守住了更多东西。这些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民族,他们的安居乐业,给中国带来的不是强大或富有,他们让中国的社会生活有了丰富的层次,给这个国家的文明以厚度。

黔、湘、桂交界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织染工艺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由女性承担,技艺传承靠口传心授。该地区的苗族人、侗族人能制作一种将棉布染色晒干后闪闪发亮的平纹粗布料,俗称“亮布”。

一块成型的亮布,至少有四十道制作工序,在天气好的时候,也要一到两个月才可以完成。

制作亮布时先用自制的蓝靛制好靛染水、将自织的棉白布反复浸染,反复浆色,布料便成了蓝黑色,接着用薯莨汁反复浸泡晾晒发红色,再用甑子蒸薰,布料由青黑色慢慢变成紫红色,再在布匹表面均匀涂抹鸡蛋清和牛胶等材料,然后放置在平滑的青石板上反复捶捣,直到布面由粗变平、由厚变薄,光亮坚韧。制成一匹亮布的时间约一到两个月,经过“十染十漂十捶”、“两浸”、“两刷”、“两蒸”、“加色”等工序,使布匹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最初亮布常用于制作苗侗百姓野外劳作时穿着的衣物,因为靛类染料可抗菌驱虫,亮布坚韧,能防荆棘挂刺,耐磨防潮。现在,日常穿着传统亮布便装的人越来越少,不过每逢盛大祭祀节日时,苗侗人仍会穿着用亮布缝制的盛装。

亮布布面上织有古老的纹样如回纹、雷纹等,与商代青铜器、玉戈上的纹饰相似。上古时代,苗族先民和汉族先民等兄弟民族,共同居住在中原地区。苗族出自三苗,三苗出自九黎。传说九黎部落首领战神蚩尤与炎黄部落联盟为争夺领地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逐鹿县一带大战,战死,史称逐鹿之战。失去首领的九黎部众遂离散,一部分融入炎黄部落,而另一部分逐渐南迁形成三苗族继续寻找居住地。漫长历史中的一次次战乱迁徙,使苗族原有的文字失落,而有趣的是中国文明早期的纹样图腾却被带到他们最终落脚的家园——西南山区,在苗人的生活中得以留存。

除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外,世界其它地区也有亮布存在,且制作工艺十分相似,因制作亮布的基本原料靛蓝是一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染料。靛蓝类染料不同于其它自然染料,在加热的情况下可牢固的直接着色到布料纤维,鲜褪落。亮布工艺实际上是一种蓝染的完整工艺,用木槌或岩石块搥打染好的布面使其光洁而防水。中国以外,制作亮布的民族大致分布在南亚次大陆至西非,和古代各民族的发展迁徙有关。古代印度人发现亮布工艺,跨越阿曼湾传播到西阿拉伯,此后伴随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宗教战争和扩张一起传播到北非的柏柏尔人中,而柏柏尔人的一个支系游牧的图阿雷格人又把亮布带到撒哈拉沙漠中部和西部(西非)其它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

亮布制作工艺在这几个民族中基本一致:涂抹动物或植物胶质、搥打抛光。印度人用贝壳胶质,阿拉伯人用淀粉和阿拉伯树胶,而西非图阿雷格人现在的制作工艺简化到只用搥打和烘烤,不经上胶,亮面较容易脱落,相比从前产量也大幅缩小,只有尼日利亚城市卡诺不足10人的手工艺人能制作亮布。从前喀麦隆、乍得、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遍布制作亮布的手工艺人,且工艺复杂。现今,西非仍有大量的亮布市场需求,但占有几乎整个西非市场的亮布产品大多产自法国和英国的工厂。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1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