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忽悠”

时间:2017-04-26 11:27:55 

要问近些年哪一个新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影响最大,那一定是“忽悠”。从“百度”上搜索,“忽悠”有18500000多条相关条目。这一数量够惊人的吧。

“忽悠”一词,词典的解释是,“飘忽不定的状态或心态”。但是当下绝大多数“忽悠”的用法与词典的解释相差甚远。其本意已被人们近乎遗忘,其引申义却大行其道。

自从何庆魁编剧,赵本山等人演出的小品《卖拐》在2001年春晚播出后,“忽悠”一词就“一一夜成名”红遍大江南北。且至今高烧不退。当下很少有人认为“忽悠”是飘忽不定的状态或心态,而约定俗成地认为是不择手段的坑蒙拐骗。

我们需要探讨的是,近些年新词层出不穷,有的应用面狭窄,有的短寿如流星,何以“忽悠”有如此之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呢?在我看来,这与我们当下的社会处于转型期,由此引发的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不无关系。

我们只要考察一下“忽悠”的语言环境就可以证明我的上述判断不谬。比方说,某些不一良商家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是真品、优质品,将国产货说成是进口货,人们称这些商家是“忽悠”消费者。比方说,某些zheng府官员或将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说成是民心工程,或随意承诺,承诺后并不兑现,公众称这些官员是“忽悠”老百姓。比方说,某些医生为了开大处方将无病说成有病,将小病说成大病,人们称这些医生是“忽悠”患者;比方说,某些专家或被利益集一团一收买,利用专家的头衔为其大做虚假宣传欺骗公众,或发表不负责任的议论和预测误导公众,人们称这些专家是“忽悠”公众。比方说,一些公共服务部门对公众承诺时信誓旦旦,但事后却并不兑现自己的承诺,人们称这些部门为“忽悠”老百姓。比方说,某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以城相待,而是谎话连篇,人们称这些人是善“忽悠”﹍﹍在如此社会及语言环境下“忽悠”的走红也就顺理成章,不难理解了。

记得几年前,何庆魁先生在央视的《新闻会客厅》栏目接受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忽悠’一词是对现代汉语的贡献。”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无疑为何庆魁的这一“发明”提一供了适合生存的土壤、水和养分。所以说“忽悠”的大行其道从某种角度来说,对何庆魁先生也许是幸运的,但对我们社会来说,绝对是悲哀的事情,是值得我们全体国人深思与反省的。

所以,我希望“忽悠”一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式微,以至从我们社会生活中消失。试想,如果我们的社会道德水准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假冒伪劣商品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商家们都能以诚信为本;官员们都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专家学者们都能拒绝一切诱一惑,自觉担当社会的良心,凭着科学知识和良心说话;人与人交往都能以诚相待﹍﹍那幺“忽悠”一词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会寿终正寝了。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