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大米价格及其它

时间:2017-04-26 11:27:55 

最近,从一份资料上看到,民国初年福建三都澳关区若干年份物价及工资数目表,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912年,大米价格每担6.00小洋,而木匠石匠每日工资为0.30小洋,苦力每日工资为0.20小洋;1921年,大米的价格为每担8.70小洋,而木匠石匠的每日工资为0.50小洋,苦力的工资为0.30小洋。按照这样计算,1912年木匠石匠需劳作20天才能买得一担大米,而苦力需劳作一个月;而在1921年木匠石匠需劳作约17天半才能买得一担大米,而苦力需29天。

由此对比现在的大米价格。问一个做水电装修工程的朋友用工工资情况,他说当地泥木匠的工资大概要每日100元,紧缺时需130元左右,一般苦力的工资也要70-80元。而目前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每担在150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熟练工的一天或一天半的工资可买一担大米,一个苦力的两天工资可买一担大米。很简单,和民国初年相比,大米价格和劳动力的比价约下降13-15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常常奇怪,过去地主拥有几十几百亩土地,就可以在农村悠哉游哉,横行霸道,乐不思蜀,即使城市也不进;佃农耕种几亩或几十亩地就可以除了交税除了交租还可以艰难地养活全家几口人,其原因盖全在于农产品在全社会的商品比价。由于其比价高,社会的财富自然向农村回流,农村因此形成了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所以解放初期才有那幺多的地主和富农好打,才有土地改革的对象。而现在在农村,即使名义上拥有几十甚至几百亩承包地,你也过不上地主或富农的富足生活---一切皆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严重倒挂造成。

所以农民不惜抛妻弃子,背起行囊,辗转于城市与城市之间,辗转于流水线与流水线之间,甚至不惜污染对身体造成的损害,不惜城里某些人对自己的白眼,而奋不顾身的鱼贯而出,其原因盖出于此也。加上近年教育改革对农民造成的沉重负担,农民除了抛弃土地,流落城市,以身负役,无路可走。

考察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也与国内形成较大的反差。近期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约为每吨7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公斤4.9元,而目前国内东北大米的价格约为每公斤3.00元,即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约高出国内价格三分之一强。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考察,目前国内的农产品尤其稻谷价格是极其不合理的。

解放以来,通过农产品“剪刀差”的形式,农村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取得明显成效的情况下,城市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反-乳-功能,还在通过价格倒挂向农村一抽一取源源不断的血液。

因此,理顺农产品和各类商品的比价,是解决农村衰落问题的根本。由于考虑到粮食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可以采取逐步提价,并大量压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办法,使农民种粮的利益得到保证。对化肥农药生产厂家可以通过减免税、水电补贴等措施,压低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厂成本,把利益让渡给种粮农民;教育改革必须考虑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以自身行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对农民的种粮补贴要有一些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在千家万户如此分散的情况下,要像国外那样补贴到户,其实是勉为其难的。

2007年我国的粮食产量是50150万吨,如果拉平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相当于每年给农村补贴近一万亿元。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所以对农村的重视不在于财政补贴多少,而在于农产品与各类商品的比价关系是否处在合理价位。石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有人呼吁,有人及时给予调整;农产品价格的倒挂,但愿也有人呼吁,有人给予调整之。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散文

美图欣赏

散文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