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古典全球化时代(6)

时间:2015-08-03 22:41:29 

南宋泉州市舶司官员叶廷贵所著《香录》可知,此时中国已经从东南亚以及阿拉伯进口香料达29种之多,包括来自渤泥国、三佛齐的龙脑香,来自真腊国、占城国的沉香,大食的乳香、没药、安息香与苏合香,来自阇婆国的肉豆蔻。在宋代,香料为官府专卖的“榷货”,设立了专门机构“榷易院”进行收购、管理,分设在广州、泉州、交阯与两浙,对进口香料质量上品、数量巨大的外国商人,亦会授予官职。绍兴六年(1136),大食(阿拉伯)蕃官蒲罗辛因进口乳香价值30万贯,被授予“承义郎”的官职。蒲氏原为居住在占城国的阿拉伯人,后入籍中国,12世纪末由广州移居泉州,其后人蒲寿庚于景炎元年(1276)升任泉州市舶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擅蕃舶利者三十年”。

天宝二年,鉴真第二次东渡日本,备办的粮食、佛典、香料、药品清单,收录在日本奈良时代的典籍《唐大和上东正传》中,包括落胭脂红绿米100石、甜豆皮30石、牛酥180斤、干胡饼两车、干蒸饼一车,药剂和香料包括沉香、龙脑香、安息香等600余斤,毕钵(毕波罗,即菩提树汁液)、阿魏、石蜜、蔗糖(500余斤),可以相信如此巨量的海外舶来药物除了部分自用,其他亦为东渡传播交流所用。

13~14世纪,南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交通已经全部被中国船只所操纵,阿拉伯航海旅行家伊本·巴图塔在游记中说,中国商船分成三种:大的船、中等的柴(zao)以及小型的舸(Kakam)。大帆船最多有3~12面帆,每船可以运载千人以上,为了防御马六甲海峡的海盗,中国商船上都配有弓箭手、弩手和盾牌,而各国蕃商也喜欢租用这些大型坚固的中国帆船。此时,中国商船已经普遍配备了使用浮针的罗经,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与航向的正确性,并且采用了相对精确的计时法“香篆”,即粗细均匀的香盘,于盘上刻画出时辰刻度,夜间燃烧时便能精确判定时刻。《萍州可谈》中提到,中国帆船已经拥有完备的导航技术“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船行时如遇风涛紧急,可直接下船首碇石。

1178年,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计算,从广州出发冬日起航,乘北风,经过苏门答腊北部亚齐,可以直达阿拉伯南部海上贸易港口马赫拉的直达航线,具体行程为出发后航行40天到达亚齐(蓝里),停泊过冬,直到下一年冬天,再乘东北风,经过大约60天的航行,绕过斯里兰卡和南印度,横渡阿拉伯海,到达马赫拉省位于卡马尔湾的著名香料贸易港祖法尔。泉州西郊外濒海九日山,有摩崖石刻数十处,为举办祈风仪式所用。石刻作者多为地方官员与市舶提举司,目的在于为往来于东南沿海港口和南海中的外国商船祈求信风,并预祝其满载而归而举办的祈风仪式所用,一年举办两次。

唐宋两代,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商业革命”勃兴的时期,背后的助推动力就是海上丝路贸易带来的巨额收入与贵金属:北宋高宗时,仅广州、泉州两地,市舶收入每年就达200万贯,而每年市舶总收入即占宋代国家总收入的20%左右。宋代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将通过市舶所得的丰厚收入与舶来奢侈产品补贴财政开支,包括直接由官府出售折现,抵付商人依“折中法”捐输至边防粮草,作为保证金收换纸币“会子”,转手出口高丽、日本,发放官员手中以抵支俸禄等等。

在东南亚海洋贸易中,不少国家使用金银为货币。阿拉伯、波斯与东罗马帝国广泛使用的金币与银币,源源不断地抵达泉州、广州、扬州等东南港口,从而迫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开始尝试使用银本位币值。据赵汝适《诸蕃志》记载,真腊、三佛齐、细兰等国,番商兴贩都用金、银、瓷器等博易。苏吉丹国民间贸易,用杂白银凿为币,状如骰子,上镂番官印记,64只准货金一两,每只博米30升,或40升至百升。其他贸易悉用是,名曰“者婆金”。正如按照日本人加藤繁在《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的论点,为了防止原本作为基本货币单位铜钱的过分外流,唐代中央政府视岭南“为一特别经济与货币区域”,允许其官开采金银矿山,并流通金银铸币。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456789下一页

更多精彩,请点击: 丝绸之路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