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问题,著名的书评网站goodreads大概是最好的调研现场。如果张爱玲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大概也会有兴趣在上面逗留一会儿,隔着安全的距离观察洋人是如何阅读、理解和品评她的故事吧。她会同意《倾城之恋》是一个经典的“猫抓老鼠”的故事吗?或者范柳原是浅薄版的达西先生?她会如何回应他们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的故事总是又苦涩又可怕?”
对于这些洋“伥”们从她的小说中不断读出的奥斯丁、伍尔夫、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理查德·福特甚至村上春树的味道——据那位读者表示,他们的故事都有很多幻象的、抽象的、超现实的画面,比如“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一个不近情理的梦”(《封锁》)。只不过村上春树的幻想比较明亮温暖,而张爱玲的超现实画面带着点鬼气森森的味道——她会愉快地接受吗?还是不屑一顾?
在goodreads上,张爱玲最受欢迎的作品显然是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Love in a fallen city)。这本书由纽约书评出版社(New York Review Books Classics)出版,收录了《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以及《封锁》,其中除了《金锁记》是张爱玲自己翻译的之外,其余都是Karen kingbury翻译的。
Karen Kingbury是美国查塔姆大学的教授。她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期间阅读了大量中国现代小说,对张爱玲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早期阅读张爱玲的作品英译本时,一直觉得夏志清教授对张爱玲的写作能力似乎过度推崇了,但直到接触她的中文作品,对她的印象才顿时改观。我的中文并不那么好,但连我也能看出来这些作品的作者是一位文学天赋不凡的艺术家。”
“我觉得张爱玲是世界级的天才,任何有志于世界主义的人都应该读一读的那种作者。她的魅力有一部分不容易翻译出来,比如她对20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反思,她鲜明的中文写作风格、字句的起承转合、文字的游戏。但她所写的内容——心理的洞见、感官体验的丰富性以及整体的人生哲学——这些都可以很好地翻译出来,而且值得翻译出来,因为它们如此微妙和深刻,能为英语读者提供一座靠近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情感的桥梁。”
“我并不完全赞同她在作品中表达的那些观点——也许是因为我比她幸运,无论从家庭还是个人关系而言。但我从她华丽而冷静的叙事中所学甚多,它教给我关于情感抽离的价值,帮助我理解更多关于自我、苦难与欲望。”
“中国的一切就是太好听,太顺口了。固然,不中听,不中看,不一定就中用。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都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和太阳中取找寻实际的人生。”(《流言》)——从张爱玲对自己名字的意义的这段独白中,作为译者与读者的Karen Kingbury对其中所流露的独立思考意识尤为欣赏,认为这种能力“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一连串的自我与社会化的感情和直觉做不断周旋、谈判,是一种企图寻获真正自我的过程……这不仅是她创作成就的
大卫·莱利
大卫·莱利今年62岁,年轻的时候做过播音员、图形设计师,出版过诗集,有一段时间还以写贺卡为生。退休后,他又做起了冥想导师,业余在家写侦探小说,目前正在写一个关于中国海盗的故事。
大卫·莱利一直对中国文学有着长久的兴趣,包括古代的和现代的。但直到几年前,他才第一次听说张爱玲——如今他最钟爱的中国作家。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他正站在公寓楼门前,看到一个亚洲女人正在拍公寓楼的照片。他没有多想,因为这个大楼是一部好莱坞20世纪40年代经典电影《双重赔偿》的拍摄地,经常会有一些旅游团来观光。
那个女人见他站在那里,似乎有些不安,觉得有解释一下的必要。“我拍照片,是因为一个很有名的中国作家曾经在这里住过。”
“真的?谁?”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