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巴尔干最后的碎片(2)

时间:2015-11-06 12:59:37 

然而结局是毁灭性的——面对近4万土耳其大军,3万名联军虽然突破了对方的左翼,但在中路和右翼却被奥斯曼弓箭兵击退。关键时刻,觊觎塞尔维亚王位的塞军将领武克·布兰科维奇带着自己的1.2万人马撤离了战场,拉扎尔大公被土军俘虏,随后遭到杀害。他的女婿米洛什·奥比利奇假意投降,乘机刺杀了穆拉德苏丹,随后被土耳其人砍成碎片。经此一役,塞尔维亚贵族之花悉数凋零,巴尔干半岛的抵抗力量式微。但拉扎尔、米洛什等人的英勇事迹自此成为塞尔维亚民族和东正教会的图腾,在数百年间反复传颂,“科索沃”也被视为塞尔维亚民族精神的圣地。1914年6月28日(旧历6月15日),正是在科索沃之战纪念日这一天,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科索沃之战失利后,独立的塞尔维亚王国继续存在了70多年,到1459年终于被土耳其吞并。但巴尔干多山的地形阻碍了土耳其统治者的奥斯曼化进程,塞尔维亚小股武装的抵抗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并在1817年迫使土耳其苏丹恢复了半独立的塞尔维亚公国。不过在科索沃地区,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为躲避土耳其当局的迫害,于17世纪末迁居到了北方的伏伊伏丁那(Vojvodina),其原住地则被改宗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人所占据,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分布。至于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它们在1699年被土耳其割让给了奥地利。

1878年,在号称“解放者”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支持下,塞尔维亚公国正式废止土耳其的宗主地位,并于1882年升格为王国。1903年,19世纪初反土大起义领袖卡拉乔治维奇·彼得洛维奇的孙子彼得一世登上王位,开始鼓吹泛斯拉夫主义(Pan-Slavism)的理念,试图将独立的塞尔维亚和尚处于奥匈帝国治下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伏伊伏丁那、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Bosnia-Herzegovina),依然由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科索沃、马其顿,以及独立的黑山王国(Montenegro)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人国家中。1912~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科索沃及其阿尔巴尼亚族居民和大半个马其顿重新回归到了塞尔维亚版图之内。大受鼓舞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随后又开始向奥地利挑衅,终于在1914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南斯拉夫王国国王亚历山大(1888~1934)

1934年10月9日,南斯拉夫王国国王亚历山大在法国被激进主义团体“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派出的刺客暗杀

从战争初期开始,日后困扰南斯拉夫国家的民族分歧就逐渐暴露出来:塞尔维亚首相帕西奇正确地估计到了与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达成一致的困难,他主张在战后只收回塞尔维亚族聚居的伏伊伏丁那和波黑,而让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留在奥地利版图之内;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则出于他们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惯性忠诚,作为奥匈军队的一部分对塞尔维亚作战。直到1917年7月,国土被德奥军队占领、流亡到希腊科孚岛的塞尔维亚王国政府才和克罗地亚泛斯拉夫主义者组建的“南斯拉夫人委员会”签署协议,宣布将在战后组建由卡拉乔治维奇王朝统治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SHS),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内两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平等,三个民族平等,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平等,并按照民族、社会、经济等条件实行地方自治。这也是现代南斯拉夫国家的准生证。

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储亚历山大在贝尔格莱德接受国民议会代表的奉戴,成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的首任摄政。1921年6月28日,仍是在科索沃之战纪念日当天,新王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通过;一个半月后,亚历山大登基为王。但战争期间滋生于几大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从第一天起就困扰着整个国家:534万塞尔维亚人以征服者自居,在新合并的领土上推行类似殖民者的政治、经济压迫和民族同化政策;282万克罗地亚人则以议会为根据地,抵制塞尔维亚族的沙文主义倾向。1928年6月,当一名塞尔维亚族议员在国会公然枪杀了两位克罗地亚族同僚之后,亚历山大国王不得不宣布废止宪法,由他本人实行独裁统治。国家的正式名称也被修改为“南斯拉夫王国”,以杜绝一切带有民族歧义的词语出现。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8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5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5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