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江河” 一个草根环保组织的生存方式(2)

时间:2015-12-25 13:38:49 

大量使用志愿者不但能节约成本,还可以为环保事业培养后备人才,可谓一举两得。但这么做的缺点就是不好管理,工作进度会受影响。于是,为了保证志愿者的质量,尽可能地缩短培训时间,杨欣特意在几个主要城市安排了几位资深的面试官,所有志愿者都必须接受面试,合格后才能被接受。

这一套制度使得“绿色江河”能够把有限的经费用到真正的项目上,在只有三名正式员工的情况下为保护三江源的物种多样性做了大量工作,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国内环保组织好好学习。

被遗忘的三江源

第二天,杨欣开车带我们去考察长江源区。这块地方位于青海省南部,北面以昆仑山脉为界,南面是唐古拉山脉,大部分地区是海拔5000米左右的草甸,几乎找不到一棵树。从远处看,草甸上覆盖着大片大片的“白雪”,但走近一看才知道那不是雪而是盐碱,说明这块地方的降水量很小,不足以把盐分带走。

“今年是我亲眼见到过的沱沱河水量最小的一年,有些地方都断流了。”杨欣对我说,“一方面是因为降雨量小,另一方面说明长江上游的冰川退化得很厉害,最大的岗加曲巴冰川在近40年里退缩了4公里。”

沱沱河是长江的正源,沱沱河水直接来自青藏高原融化的冰川,随着冰川越来越退化,水量自然也就越来越小,如今的沱沱河已经完全不像是一条正常的河流了,而是由一连串细小的水道毫无规律地交织在一起,从高处看就像是一条粗大的麻花辫,科学术语称其为辫状水道。当地人沿着沱沱河道修了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我们顺着这条路开进了一大片荒无人烟的草甸,沿途只看到过几只孤零零的藏原羚,没有其他大型动物活动的痕迹。其实这才是青藏高原应有的样子,这地方寒冷干燥,土壤贫瘠,只能勉强长出一层低矮而又稀疏的杂草,根本养活不了太多的动物。

但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的。青藏高原条件艰苦,地处偏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军阀强盗土匪都不愿来的三不管地带,所以很多穷人选择在这里避难,渐渐地人满为患,导致这块地方水土流失严重,大量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要想保护好长江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搬迁,而这件事只能由国家来做。

2005年,国家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第一期工程。这项庞大的国家工程总投资高达75亿元,采取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等措施将18个生态保护核心区的藏族牧民整体搬迁出来。截至2012年,从三江源地区迁移到新社区居住的牧民一共有1.014万户,5.5773万人,这些移民定居在86个移民社区,其中包括长江源区的4个县,以及唐古拉山镇。

别看只迁出了1万多户,5万多人,但对于这种地方来说影响面积是巨大的。我们这次专程去拜访了一户牧民,他家虽然只有3~4间土坯房和一个不大的院子,但其实周围20多万亩牧场全都归他管,光是开车巡视一遍就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据说他家只能算是中等规模,这里最大的一户人家拥有160万亩土地!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1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51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