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疗效的唯一标准

时间:2016-12-29 09:55:04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在讨论疗效标准之前,先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骨关节炎的主因是关节之间的软骨磨损严重,导致关节相互摩擦,诱发炎症。已知葡萄糖胺(Glucosamine)是合成软骨和关节润滑液的重要前体,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是软骨的重要组分,因此中老年人适当补充这两种物质将有助于缓解甚至消除骨关节炎的症状。

案例二:中老年妇女对钙的吸收效率不高,极易因为缺钙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已知钙片中含有游离的钙离子,比牛奶等食品中含有的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中老年女性应该定期服用钙片,预防骨质疏松。

案例三:发达国家对花生过敏的人数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却不常见。已知新生儿的消化道尚未发育健全,如果此时接触花生制品的话,花生蛋白将有机会穿透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诱发免疫系统合成出专门针对花生蛋白的抗体,最终导致对花生过敏。因此应该避免新生儿接触花生制品,母亲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含有花生成分的食品。

上述三个案例从道理上看似乎都很合理,因此葡萄糖胺和硫酸软骨素一直是中老年运动爱好者的首选关节保健药,钙片则几乎成为中老年妇女每天必服的保健品,新生儿3岁前不应该接触花生制品则在2000年被美国儿科协会写进了育儿指南。

不幸的是,上述这三个案例最终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或者可疑的。葡萄糖胺和硫酸软骨素对于关节的保护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成年人的软骨组织不具备再生能力,一旦磨损就无法复原了;钙片中的游离钙会让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峰值,正常食品中含有的钙吸收缓慢,通常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而钙离子的峰值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使得中老年妇女患心脏病和老年痴呆症的概率大幅增加,得不偿失;最新的研究表明,上文提到的过敏机理是不正确的,新生儿接触花生制品反而能降低对花生过敏的概率,因此美国儿科学会修改了原来的育儿指南,建议新生儿早期应该多接触花生制品,以此来降低花生过敏的概率。

上述这三个案例绝不是偶然的。事实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曾经统计了3000个全世界常用的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措施,发现至少有一半后来被证明无效,只有三分之一被后续的严格试验证明确实有效。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往往太过相信理论而忽视实践。人体是一架复杂而又精密的机器,很多看似有道理的修补措施往往会因为一些事先没有想到的原因而变得无效甚至有害,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轻信任何理论,多做临床试验,在实践中检验疗效是否属实。

这方面的一个重灾区就是保健品。保健品不需要通过临床试验的检验就可以被允许上市,生产保健品的厂家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会请来明星或者专家现身说法,用一些看似无懈可击的道理来说服消费者掏腰包,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这一类,它们大都是食物中本来就含有的物质,不少人认为服用这些补充剂应该有效,至少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最起码肯定不会有害。事实证明这个思路是站不住脚的,市面上销售的绝大部分营养补充剂要么完全无效,要么反而有害,前文所说的钙片,以及各种号称能抗氧化的维生素类营养补充剂就是明证。

正规处方药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被允许上市,出问题的概率要低得多,但现在不少厂家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在临床试验时降低标准,有时甚至不惜造假,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药品上市后的监管机制,继续监测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据说今年正在审议的《中医药法(草案)》的二审稿中增加了“生产符合条件的、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在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时,可以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这样的条款,这个做法显然违背国际医药界的共识。

文 袁越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3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