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迹检验漫谈

时间:2016-12-16 17:09:42 

血迹检验,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检验之一。它通常可以解决是不是血迹,是人血还是动物血,属何种血型,是男人血还是女人血,以及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等问题,从而可以为侦查、审判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法医物证检验,既可以是对人体中抽取的新鲜血液进行的血液检验,也可以是对干燥后的血块或斑痕进行的血迹检验。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血迹检验。

  为了保证检验得以顺利进行,血迹检验通常采取肉眼检查、须备试验、确证试验、种属试验、血型测定、性别检验和出血部位检验等的顺序。

  

  一、肉眼检查

  

  肉眼检查是要发现血迹,观察其颜色、形态和部位,以便为下一步的检验做好准备和打下基础,并为确定案件性质,分析判断案情提供帮助。

  在杀人、伤害等暴力性案件中,现场物体上、被害人和罪犯身上都可能留有血迹。一般说来,血迹比较明显可见,并不难发观,但有时却需要仔细检查寻找才可能发现。

  新鲜血液的颜色为鲜红色,流出体外后由于血红蛋白的变化而逐渐变为暗红色、暗褐色,陈旧或经温热过的血迹,呈灰褐色,腐败血迹呈淡绿色或绿色。血迹如果附着在深色物体上,颜色不明显。酱油、油漆、果汁、色素染料、被锈等斑迹,其颜色也可与血迹的颜色相似,应注意区别。

  血迹因形成时的条件不同,形状各异,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滴状血迹

  血液垂直滴落在地面或物体上,形成圆滴状血迹。其具体形状又因滴落的高度和运动方向的不同而有区别。如果血液从米以内的高度落下来,血迹边缘呈完整的圆状;从米左右的高度落下时,圆点边缘可有明显的锯齿状;从米以上商度落下时,圆点边缘不仅可见锯齿状,而且圆点周围往往有逗点状或线状小血滴。如果血液在受伤者行进的或从运动的物体如车辆上滴落,血迹呈椭圆形,一端似星芒状突起,突起的尖端指向运动的方向。

  

  喷溅状血迹

  动脉血管破裂,由于心脏收缩产生的压力和动脉血管壁的回缩弹力作用,血液喷射而出,在附近物体上形成状似惊叹号的喷溅血滴,其尖端指向喷溅方向。若用钝器重复打击而受伤出血,也可形成喷溅血迹,但其大小、形状不一,分布分散。

  

  流柱状血迹

  血液从创口流出,沿着身体或其他物体由高向低往下流,形成上薄下厚,上淡下浓的条状血迹。

  

  擦拭状血迹

  染有血液的物体或创口与其他物体接触,并发生移动和摩擦,可以形成面积较大,浓淡不均的擦拭状血迹。

  

  .接触状血迹

  染有血液的物体或创口与其他物体接触,未发生移动或摩擦,可以留下血印痕迹,如血手印、血脚印。接触状血迹能反应出染血物体或创口的外表形象特征。

  

  .血泊

  血液大量流出,聚集成片,就可以形成血泊。血泊所在地常常就是受伤或被杀的第一现场。

  此外,注意查看血迹遗留的位置和部位,有助于分析被伤杀者受伤时或临死前的活动情况和当时所处的位置、姿势。

  

  二、预备试验

  

  该试验为初步的、试探性的血迹检验,目的是为了解决有无血迹存在的可能性。预备试验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阳性结果,只能证明检材上有血迹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迹。当然该试验的阴性结果,可以排除有血迹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了。血迹预备试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诺发光试验、紫外线检查等。

  

  联苯胺试验

  本试验灵敏度极高,只需微量检材即可进行。试验时,取少量检材,放置在白色滤纸或白磁板上,然后依次滴入冰醋酸,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溶液和%的过氧化氢各一滴。如果检材上有血迹存在,就会出现翠蓝色反应,但这种反应其他物质也可能出现,并非血迹所特有。因而,该试验若成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检材上可能有血迹。

  

  .紫外线检查

  血迹在紫外线照射下呈土棕色反应,因而,利用紫外线进行检查,可以鉴别有无血迹存在的可能。

  

  .酚酞试验

  与联苯胺试验一样,该试验的灵敏度也非常高。试验时,取少量检材置白磁板上,用蒸馏水浸湿检材,加还原酚酞试剂和%过氧化氢各一滴,如是血迹,立即出现红色。

  

  .鲁米诺发光试验

  用鲁米诺克,过氧化钠克,加蒸馏水毫升配制试剂。试验时将所配试剂装入玻璃喷雾器内,在暗室内或夜晚对检材进行喷射。如为血迹,就会呈现出明显的青白色发光现象。这一反应,也不具有特异性。

  

  三、确证试验

  

  经过预备试验,如果检材呈阳性反应,说明有血迹存在的可能性,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是不是血迹。与预备试验相反,确证试验特异性强,但灵敏度较低,如果检材条件差,如经日晒雨淋、混有杂质或已腐败的血迹,则难以出现阳性反应。因而确证试验的阳性结果可以肯定为血迹,阴性结果却不能完全排除血迹存在的可能性。

  确证试验的方法也很多,如血色原结晶试验、氯化血红紫结晶试验和光谱检查等。

  

  .血色原结晶试验

  血迹中的血红蛋白,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成正铁血铁素和变性珠蛋白,再与还原剂作用,正铁血红素还原成血红素,与变性珠蛋白或者其他含氮化合物结合可生成血色原结晶。根据这一原理进行试验,利用血色原结晶出现情况就可以确定是否血迹。试验时,先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毫升,吡啶毫升和%葡萄糖水溶液毫升混合配制成试剂。取少量检材,置于载玻片上,加所配试剂—滴,盖上盖玻片,梢加热至冒小气泡,冷却后镜检。如为血迹,可出现樱红色针状、菊花状或星状血色原结晶。

  

  .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

  血液中血红蛋白用酸作用破坏球蛋白,生成正铁血红素,与冰醋酸、氯化钠作用,则生成游离氯,正铁血红素与游离氯作用生成褐色菱形氯化血红素结晶。根据达一原理,试验时,先用%氯化钠溶液毫升,冰醋酸毫升和无水酒精毫升配制试剂,取检材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试剂—滴,盖上盖玻片,稍加热,待冷却后镜检。如系血迹,可见到褐色菱形结晶。

  

  光谱检查

  日光通过有色液体时,其中某种波长的光线被吸收,在光谱上出现条状阴影的吸收线。血迹中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均为有色物质,有很强的选择吸收光谱的性能,具有特定的吸收线。根据这一特性,用显微分光镜检查,可以鉴别是否血迹。光谱检查,灵敏度高,简便易行。

  

  四、种属试验

  

  经过预备试验和确证试验确定为血迹后,还需要鉴别其种属,确定是人血还是动物血。血迹种属试验的方法也很多,如沉淀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对流电泳试验、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纤维蛋白板试验、胶乳颗粒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试验等。

  

  .沉淀反应

  人和各种动物的蛋白质都具有种属特异性,将种属不同的蛋白质分别注射入家兔体内,在家免的血清中就会产生对所注射的蛋白质起特异反应的物质。这种物质再与相应的蛋白质作用,就会发生沉淀反应,出现白色沉淀环。通常我们把血清中这种起特异反应的物质叫着抗体,把注入的蛋白质叫作抗原,能与抗原发生沉淀反应的抗体血清叫免疫血清或沉淀素血清。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只与相应的抗原发生沉淀反应。例如,注入人体蛋白质获得的抗人免疫血清,只与人体蛋白质发生沉淀反应,而不与动物蛋白质发生沉淀反应。同样,注入某类动物如猪、牛、羊等蛋白质获得的抗该类动物免疫血清,也只与该类动物蛋白质发生沉淀反应,而不与人或其他动物的蛋白质发失沉淀反应。

  

  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就可以通过制取免疫血清来鉴别血迹的种属。试验时,将检材浸出液与抗人免疫血清重叠,如果呈阳性反应,即在检材浸出液与抗人免疫血清之间的接触面上生成白色沉淀环,便可证明是人血。同样要确定检材是何种动物的血迹,就用各种抗动物免疫血清与检材浸出液相作用,看是否发生沉淀反应,以此来推断种属。

  

  .琼脂扩散试验

  试验时,先用琼脂在玻璃板上制成琼脂板,在琼脂板中央打一小洞,距此洞周围厘米处,再打上数个小孔。将检材浸出液注入中央洞穴内,再在周围小孔内分别注入抗人免疫血清和对照液。如是人血,则盛有检材浸出液和抗人血清的两洞孔之间,经过扩散就会形成一条白色沉淀带。

  

  五、血型测定

  

  测定血型是血迹检验中最主要的检验项目之一,人体血液中含有各种血型物质,可以用来测定血型。法医实践中,如前所述,血型种类很多,目前最常进行的是系统血型和系统血型的测定。

  

  .系统血型的测定

  红细胞中抗原凝集原与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凝集素结合,如抗原和抗抗体相结合,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凝集成块状或颗粒状。根据这种凝集反应就可以判定血型。例如,用预先制备的抗、抗标准血清,分别与检材稀释液结合,如果检材与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发生凝集,而与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即可证明检材红细胞中含有凝集原,检材为型血;如果与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不发生凝集,与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发生凝集,说明检材红细胞中含有凝集原,检材为型血;如果分别与抗、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都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检材红细胞中含有、两种凝集原,检材为型血;如果与抗、抗血清结合后,红细胞都不发生凝集,说明检材红细胞不含、凝集原,检材则为型血。

  血迹系统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凝集素检验法,即通过检验血迹中有无抗、抗凝集素来确定血型。另一种叫凝集原检验法,即通过检验血迹中有无、凝集原来测定血型。

  凝集素检验法:将检材分为两等份,分别置于栽玻片上的、两端。用%的型红细胞悬液滴滴在端检材上,用%型红细胞悬液滴滴在端检材上,盖上盖玻片。再镜检看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如果端检材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证明检材中有抗凝集素,检材可判定为型血迹;端检材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说明检材中有抗凝集素,检材可判定为型血迹;如果、两端均凝集,证明检材中含有抗、抗两种凝集素,检材为型血迹;如果、两端均不发生凝集,表明检材中无凝集素或者已被破坏而无法检出,检材或者为型血迹,或者无法判定。

  凝集素容易受到外界条件的破坏,因此,该检验法只适用于血液和新鲜血迹的血型测定。

  凝集原检验法:它是通过验凝集原的有无来测定血型的一种方法。由于凝集原保存时间轻长,一般不易破坏,因此,要测定陈旧血迹的血型,可用凝集原检验法。这一检验通常采用吸收试验、热解离试验和混合凝集试验三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吸收试验:红细胞凝集原与血清中相应的凝集素相结合时,前者能使后者被吸收而减少或者消失。如凝集原吸收坑凝集素,凝集原吸收抗凝集素。但是,这种吸收只能是相应的凝集原与凝集素之向的吸收,而不能在不同的凝集原和凝集索之间吸收。如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凝集素,凝集原就不能吸收抗凝集素。根据这种吸收现象,可以测知检材的血型。

  试验时,将检材一分为二,分别浸泡在抗、抗标准血清中,让检材与血清充分结合后,将浸泡液稀释,再分别加入型、型红细胞悬液去探测稀释液中有无抗、抗凝集素存在,是否已被捡材凝集原吸收而消失。检材被抗凝集素血清浸泡稀释后,再加入型红细胞悬液,如果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抗凝集素没有被捡材吸收,检材中无凝集原,因而检材不是型血;如果红细胞不发生凝集,说明抗凝集素已被检材吸收,检材中有凝集原,因而检材可判定为型血迹。余此可以类推,吸收试验结果可靠,但所需时间较长,检材需要量较大,不宜用作微量血迹的检验。

  第二、热解离试验:试验时,让血迹中凝集原分别与抗、抗血清中的凝集素结合后,清除未被吸收的凝集素,加热至~℃,被吸收的凝集素又可解离出来。再加入、型红细胞悬液,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如果加入型红细胞悬液而发生凝集反应,说明检材中含有凝集原,血型为型。加入型红细胞悬液而发生凝集者,说明检材中含凝集原,血型为型。均凝集者,说明检材中含、两种凝集原血型为型。均不凝集者,证明检材中不含、凝集原,血型为型。

  该试验灵敏、迅速,所需检材量少,但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规程严格。

  第三、混合凝集试验:本试验采用双重结合的办法,让检材中凝集原与血清中抗、抗凝集素充分结合后,清除游离血清,再加入相应的型、型红细胞悬液,则悬液中的红细胞与已结合的抗、抗血清重新结合,出现红细胞凝集或吸附反应。如果加入的是抗血清和型红细胞悬液,检材出现这种反应,说明检材为型血迹。如果加入的是抗血清和型红细胞悬液,出现这一反应,说明检树为型血迹。而无论加入抗血清和型红细胞悬液,还是加入抗血清和型红细胞悬液,都出现这一反应,检材为型血迹。都不出现反应,检材为型血迹。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侦探悬疑

美图欣赏

侦探悬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