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驴:80后 我们的路在哪(2)

时间:2014-11-14 11:27:38 

目前的文学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真的走到一条死胡同了。这样的质疑从未间断过,伴随人类走过好几百年了。实话说,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也相信文学可能会有转变的一天。但是绝对不会灭亡。新的时代可能会诞生新的文学,新的媒介载体,新的传播方式,作为人类内心共同的倾诉需求,语言与文字绝对不会消亡。关注文学未来千百年的走向,这对80后的年轻人来说,显得过于遥远,甚至杞人忧天了。做编辑之后,我想的最多的是,我们这代人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家,什么样的文学。显然,青春文学作为开路先锋,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声中已经到了日暮西山的时候了。如果一个成熟的青年作家,三十而立还在关注着青春校园爱情迷恋等,那他作为一个作家,肯定是个伪命题。同样,优秀的批评家也不应该将视野停留在几年或十年前的“新概念”“萌芽”等身上。新人持续不断地冒出来,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他们严肃的写作姿态与自觉的文学素养修炼,正在汇集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势必在未来几年筑成80后最具实力和思想的作家群。作为文学

中国最新的30年里,80后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目睹着这个国家一系列的变故。童年记忆里恐怖的计划生育,以及那个夏天在北方所发生的一切,少年时代我们又亲眼目睹了教育体制的改革,父母的下岗,而青年时代,我们正迎着房价物价的飙升,一毕业就下岗的尴尬处境,走在了时代的最前端。在伪市场经济和局域网式的互联网泡大的孩子们,在时代的缝隙中,正冲锋陷阵着,文学作为一种理想,成了纯粹乌托邦式的抒情,对这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像前几代人那样靠文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如果80后里还有纯文学和理想主义精神,这一定是出于最纯粹的喜爱,也仅仅是喜爱。未来80后这代人里的新文学,很大部分必将在对过去这二三十年的反思中产生。崔健的歌很好地诠释了这代人的困惑,“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不可否认,最初很多人,是戴有色眼镜看待80后这代人的写作。这使得许多依然从事严肃写作的年轻人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让这些人摘掉他们的有色眼镜。并不是想证明些什么,一切都还太早,80后散兵游勇的写作生态,还远未形成70后这代作家那么蔚为壮观、整齐的面貌,正处于谁也代表不了谁的时期。可我想说的是,就在这些散兵游勇、虾兵蟹将中,这代人文学未来的中坚力量,必然会在此产生。这是每代人的必经之路,而我们还在路上。

2011-5-10北京鲁院

郑小驴,原名郑朋,1986年出生于湖南隆回。小说散见《十月》《山花》《花城》《天涯》《今天》《上海文学》《江南》《西湖》《清明》等刊物。出版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十一届签约制作家。鲁迅文学院十五届高级青年作家班学员。著有小说集《1921年的童谣》。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下一页

相关半月谈

美图欣赏

半月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