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永远是投资的底气所在,尤其在人心涣散、投资者溃不成军的时候。可惜,A股的牛市基础与1998年的港股有天壤之别,甚至与1987年的美国股灾相去甚远。那次美国股市崩盘之前,市场已经连续上涨了5年有余,其间道琼斯指数上涨了两倍半,5年间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不过从8倍涨到20倍。市场虽不乏泡沫,但企业业绩也随着时间在积累,逐渐夯实了股价的基础。市场调整后,已经是遍地风落的果实了。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里详细叙述了股灾当天发生的情况:其掌管的先锋基金一天内损失了近20亿美元,为了应付客户汹涌的赎回潮,基金经理们不得不将手中的仓位清空。
事后,彼得·林奇曾总结道,要敢于低档买入好公司股票,暴跌是赚大钱的最好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就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只有这个时候基金们才会不计代价地抛售。暴跌后,美国市盈率很快回到了15倍以下,并且,由于暴跌的震慑作用,投资者迟迟不敢入场,虽然股价稳定,由于企业盈利在上升,整个1988年股市的市盈率还在缓慢滑落,给价值投资者以从容捡拾落果的时间。
相对于远邻美国、近邻香港股市,A股肯定是救市频率最多的市场。仅以停发新股为例,A股历史上共有6次时间较长的IPO暂停,而每次停发新股,市场的运行趋势很少产生逆转。救市后经常发生的往往是短暂反弹,给精明的投资者以短暂的逃生机会,对大多数长线投资者,则意味着漫漫熊市到来。股民们真是发新股也怕、停发也怕。中国特色的市场管理者,似乎是最顺应民意的管理者,每天为指数的涨跌奔忙,可到头来,A股要么十年不涨,熊冠全球,要么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投机场所,成为产业资本和投机大户收割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的“韭菜田”。
回归常识最重要
技术分析的利器之一是查看图表形态,这就培养出一大批不爱动脑筋,只爱对比图表的直观分析师。一个月前,一张上证指数和7年前大牛市的错时坐标图很流行,图表上,上证指数与当年的震荡上行曲线几乎完全吻合。若“以历史判断未来”,当年的牛市持续了两年有余,而在资金推动的上涨通道中也足足运行了一年半时间,以此推断,沪指定能上8000点,或高看万点。可惜,市场行之半途即折返。之所以今年的行情与7年前的一模一样,其实体现的是资金推动型市场的特点:上涨才能吸引新资金,新资金源源不断又推动上涨。如同一个庞氏骗局,一旦后续资金不济,整个资金链就轰然崩塌。7年前,沪指从千点跃上6000点,那时流通股相对于社会游资,比例很小;今天,当两市流通市值与GDP平齐的时候,后续资金就断流了。使问题更严重的是,总有一群既看图表又思考的人,以史为鉴,想先人一步落袋为安,于是发生了踩踏事件。
历史当然也能告诉未来。历史走势千差万别,也总有一张图能被用来应景。纳斯达克在互联网泡沫时期的峰值水平是5133点,仅略低于上证综指最近创下的5178点的高点,而且两个指数的上行轨迹图惊人地相似。这种巧合应该不重要,但其涨跌模式背后隐含的群众情绪却值得解读一番:加速上涨被暴跌打断,暴跌后波动性剧烈上升,因为希望和恐惧都在加剧。其实,股票的价格越背离价值指标,其交易就越基于纯粹的情绪,模式重演的概率也就越大。值得玩味的是,支撑两个泡沫膨胀的情绪力量也颇有相似之处,在A股,改革牛鼓荡人心,互联网+作为冲锋的号角。在纳斯达克,则是新经济展现出的革命性图景。不同的是,美国的新经济是第一次出现,新鲜刺激;中国的互联网+却并非新概念,不过是题材炒作的又一个借口罢了。
泡沫破裂,一地鸡毛,纳斯达克指数一度暴跌80%,时隔15年后的今年,该指数才重上5000点。与15年前相比,今天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成分股数量仅相当于15年前的一半左右,从1999年的4715只成分股减少到了2568只。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监管法规令公司上市的成本变得更高。据纳斯达克OMX集团公布的白皮书显示,1999年底该指数的市盈率高达152倍。
A股的疯狂显然不及当年的纳斯达克,即使与2007年5000点的“自己”比,今年5000点时的股市,也相对“保守”。市场加权平均市盈率33.51倍,剔除金融股市盈率飙升至53倍。剔除创业板后,市场整体市盈率30.9倍,在此基础上再剔除金融股市盈率达49倍。而在2007年市场加权平均市盈率35.7倍,剔除金融股市盈率37.34倍。巨无霸的金融股拉低了A股整体的市盈率,而创业板在本波行情的巅峰,市盈率一度接近150倍。意味着A股普遍存在泡沫,创业板尤甚。但毕竟,2000点起步的上证指数,在3700点左右,调整目标位已经不远了。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