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奇的两重叙述张爱玲的后半生(6)

时间:2015-09-29 15:23:26 

《半生缘》同样也是改写增补而成的作品。1950年,张爱玲还未离开上海时,在《亦报》副刊连载了新作《十八春》,第二年又出单行本。到美国后,她根据《十八春》改写了《半生缘》,1967年也是交给台湾《皇冠》月刊连载,两年后出版单行本。改动的主要是结尾部分,在《十八春》里,几个男女主角在1949年后都转变思想,报名去了东北投身建设。变成《半生缘》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结局。

张爱玲在香港那三年,英国女作家韩素音以半自传体写的东方主义味道的小说正在走红。到美国后,她也不是不了解赛珍珠用中国为母题创作的那些小说如何受到出版商和读者欢迎。但是,张爱玲没有表达过想要效仿的愿望。在韩素音最风光的时候,张爱玲说:她不如我。在比较符合美国出版商口味的《秧歌》和《赤地之恋》后,因为《粉泪》遭到拒绝,张爱玲没有再循这条看起来通顺的写作之路走下去,她重新回到自己在中国大宅里的传奇,直至她自己的那些传奇。然而美国出版商想要的浪漫东方故事,并非这样复杂而绝望的真正的旧式中国。张爱玲晚期用英文写的作品一再被拒,即便对她评价之高如夏志清,也认为张爱玲进入英文文坛的努力是失败了。

张爱玲知道以她的履历在美国找事很难,几次写信托请夏志清和庄信正帮忙,希望寻一个事少的工作,宁可工资也很少,这样可以有时间写作。她后来在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工作就不是全天,算是四分之三,她通常可以等到下午其他同事都下班了才去办公室。但这份工作也只做到两年就被解除了合同,至于原因,主要是她和研究中心主任、华人学者陈世襄相处不太好,递交的研究报告也令对方不满意。夏志清、庄信正都和陈世襄熟识,他们也在回忆文章中提到,这两人的个性差异太大:陈世襄夫妇喜欢招朋友聚谈,而张爱玲素不喜社交,应付几次后便视上门拜访为畏途,导致生出误会。

张爱玲自己说过,她七八十年代后不再找事情做,唯一固定收入是来自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税,每半年约2000美元,有时加倍,所以不会太宽裕,但如论如何也不会如有人传言的要捡纸皮过活。庄信正提起一个细节:张爱玲将美国每年4月报所得税视为大事,亲自填写,而且精打细算。她有次在信中告诉庄,付税时将头一年里买戚本《红楼梦》的钱算了进去并过了联邦税捐稽征处的审核,这令久居美国的庄也颇意外。那两年张爱玲在研究《红楼梦》,即后来结集为《红楼梦魇》的那些文章,所以托庄信正帮她从台湾、香港买书买资料,包括比较少见的影印本,从信中语气来看,这笔购书开销在她眼里是个大数目。

1995年9月26日,张爱玲被人发现去世18天后,在香港的宋淇夫妇收到林式同从洛杉矶寄来的一张遗物清单。林在信首告知:“受张女士之托,丧事将依其遗愿于九月卅日办理完毕。”9月30日,是张爱玲的生日,依她“遗体立时焚化”的心愿,林式同恰好在这一天将其肉身的全部痕迹从这个世界干净抹去。张爱玲不可能预测到自己会在9月离世,生与死这番巧合,让人感喟。她在文字里铺叙过的人生苍凉况味,都在此间了。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8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