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身体剧场 八年(4)

时间:2015-12-11 12:44:44 

许多人提出,《5》应该起个别名,就是《接触》,因为里面的每个舞者,无时无刻不在保持着和至少一名其他舞者的身体接触,而且是一种全方位的身体接触,这一刻,一个人的臀部滚过另一个人的胸脯,下一刻,一个人的脚擦过另一个人的脸。“排完这个作品,我们舞团演员的接触状态整个都提升了。”

陶冶愿意把《5》形容为一个“活动的建筑”。“这个作品在做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跟人彼此搭建的过程。当这个舞者靠向另一个舞者身上的时候,如果对方的重心有一点点不稳定,或者内心有一点点迟疑,这个关系是搭建不起来的。”

陶冶

有趣的是,不同的人看《5》,感受的差异相当大。有的人觉得看到了欢乐和希望,是一曲“视觉交响乐”,有的人觉得看到了压抑和绝望,是地狱里的挣扎。“我看到的是一种宇宙的规律。”陶冶说,“无论我是否活着,或者人类是否灭亡,这个宇宙仍然欣欣向荣,所有的生命力都在永无止境地迸发。这就是一个规律。”

陶冶作品的共同特征是“无情”,“但是理性走到极限,其实就是感性”,在他看来,无情到了极点,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有情。老子的《道德经》里讲了,继续撞。所以直线对我来讲有一个特别强的精神态度在里面。”

在10月的国内演出之前,9月19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陶身体剧场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影像展。在布展时,陶冶也是做了一条直线,一个巨大的屏幕,斜向切割了美术馆最宽阔的空间,主导了人们对这个展览的印象,同时规定了人们行走和观看的方向。

有人说,《5》之后的陶冶作品,越来越有大师风范了。从《6》开始,陶冶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凌厉果决的收缩态势。“限制”一直是他创作的关键词,而他设定的限制越来越多了。《6》、《7》,舞者的脚都被固定在地面上,手固定在胯部,仅靠躯干和头的摆动动作来完成作品,学过舞蹈的人都知道,相比手和脚,躯干的表现力是相当差的。然而到了《8》,舞者全部躺在地上,能够活动的空间更加有限,舞者对周遭的视野也更加有限。

“有人问,为什么我会编一个这么刻板的《6》,其实我当时编《6》的时候很绝望,好像我曾经《2》、《4》、《5》的灵气没了。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观念性的问题。我最后放弃了手舞足蹈的东西,因为我已经不知道手和脚还能怎么动了,于是我就干脆让它不动,完全来表达脊椎。”

《7》是从《6》中延伸出来的,两部作品中舞者的动作是一模一样的,差别只在于舞美、灯光、配乐等等陶冶认为并非舞蹈本质的东西。这很有趣,如果说《6》是一台舞美、服化道都给人带来完美体验的作品的话,《7》有点像赤裸版的《6》,剪除了《6》中所有动作以外的因素,还用一台纯白——纯白的地板、全开的灯光、紧裹人体让每一丝肌肉的收缩都纤毫毕现的服装——尽量将不可见全部暴露凸出为可见。

《6》是一种更加普世的审美,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向陶冶表示喜欢《7》。“他们看出了其中的荒诞,那完全是一个真相的含义,本来应该是很美的东西,怎么不美了呢?”

《7》自始至终伴随着一种蜂鸣一样的哼吟声,其实是在台上的舞者现场发出的声音。把人声这一元素加入到编舞作品中去,是陶冶很早就规划好的设定。“这是做编舞一定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编身体感觉编到穷途末路了,没有办法再来新的动作了,你就需要身体以外的东西。这个时候很多人会用道具,借助高科技、多媒体,但是我不愿意妥协那最后一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