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融资”;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战略新兴板在2016年一定要推出。这意味着流传多时的战略新兴板传闻即将在2016年正式落地。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已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等不同层次的市场,战略新兴板的推出,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层次建设将越加丰富,不同层级之间的资本市场将形成更加合理的衔接和分工,同时几大市场之间也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按照上交所提交的方案,战略新兴板将重点服务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这也就意味着其定位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其中,新兴产业企业属于《“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有关文件明确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创新型企业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其他创新型企业。
除了定位不同之外,战略新兴板和现有主板、创业板最大的差异还在于上市标准不同。现有的主板和创业板都对企业盈利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比如主板要求连续三年盈利,创业板上市也至少要求一年盈利。但是战略新兴板将会淡化盈利要求,转而更加关注企业的市值,建立“市值+净利润+收入”、“市值+收入+现金流”、“市值+收入”、“市值+权益”四套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标准,允许达不到盈利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为不同类型企业实现战略新兴板上市预留了很大的弹性空间。比如“市值+收入+现金流”这个指标,有些创新型企业虽然暂时没有实现盈利,但是收入规模已经很大,现金流也很充沛,如果能同时满足一定的市值、收入和现金流三个条件,比如市值10亿元、收入1亿元、现金流2000万元,就可以实现战略新兴板上市。有市场传言称,对于战略新兴板的四套上市标准,上交所分别以蚂蚁金服(市值+净利润+收入)、大众点评(市值+收入+现金流)、爱奇艺(市值+收入)和中国商飞(市值+权益)作为拟上市代表,从中可以大致窥见战略新兴板的定位。
在A股市场已有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背景下,为何还需要单独设立一个战略新兴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的资本市场难以满足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战略新兴版在上市条件上的突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我国现有资本市场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很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由此也诞生出和传统企业迥然不同的新兴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代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同时又亟需在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支持。但是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为旧经济模式服务,并没有与时俱进体现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在现有规则之下不能满足这些新经济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创新型企业奔赴海外上市。但这些企业海外上市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由于海外投资者对这些中国企业并没有足够的了解,或者说估值体系和国内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股价表现低迷,也因此失去基本的融资功能,在海外资本市场形同僵尸,导致最近几年来中概股在海外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但与此同时,国内A股市场对这一类企业确实狂热追捧,暴风科技回归A股之后,创下了30多个涨停的惊人纪录;分众传媒从纳斯达克退市,在A股借壳七喜控股上市之后,股价也实现了5倍涨幅,其市值比两年前纳斯达克退市之时涨了10倍有余。一面是大量的中概股在海外被打入冷宫,一面是A股市场将创新型的故事讲得天花乱坠,战略新兴板的推出,将会为中概股的回归搭建一座重要的桥梁。
战略新兴板的推出除了是为更好地服务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背后也有沪深两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之争。目前上海主板市场主要以大盘蓝筹为主,而深圳市场主要承接中小板和创业板,随着大量蓝筹股完成上市,未来上海主板市场可能会面临上市资源越来越少的尴尬。虽然从规模来看,在上海主板市场发行上市的企业规模远大于深圳,但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深圳显然更具优势,而且从更长远来看,更能代表中国新经济方向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中小板和创业板,深圳市场无疑更具发展潜力。因此,如果上海和深圳市场保持目前这样的上市资源分工,无疑上海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而对于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显然需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此前上海一度大力推动国际板的建设,让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早在2011年,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一度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但市场对于推出国际板一直存在较大争议,认为国际板推出将对A股市场带来较大冲击,最近几年推出国际板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弱。在国际板的渐行渐远之后,上海此次在战略新兴板上终获成功,也为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增添了重要的砝码。
对于投资者而言,战略新兴板的开通,将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尤其是其定位于战略新兴企业,这一类企业一直是A股市场热炒的概念,不出意外,战略新兴板开通之后将有极大概率被市场爆炒。由于战略新兴板的定位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的开户条件也不会太高,预计大多数投资者都具备开通战略新兴板的资格。2009年创业板开通之时,首批28家企业上市首日被集体爆炒,盘中涨幅全部超过100%,市盈率超过110倍。在经过一段时间大幅上涨之后,创业板股票因为涨幅过大,盈利不及预期等等,随后迎来了长达两年多时间的回调。直到2012年底,创业板迎来真正的牛市,创业板指数从最低不到700点起步,直到2015年6月上涨至4000多点,两年半时间里上涨接近5倍,即使在6月份股灾爆发之后,创业板出现了大幅回调,目前创业板指数仍在2800点附近,整体市盈率依然高达110多倍。相比之下,目前中小板市盈率为67倍,深市主板市盈率31倍,沪市主板市盈率为18倍,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的追捧可见一斑。
战略新兴板开通之后,意味着创业板将迎来最强劲的对手,虽然名义上战略新兴板和创业板错位发展,战略新兴板定位于“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但还是难免会和创业板具有相当程度的重合,尤其是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具备潜力的新经济模式下的企业仍属于稀缺资源,无论是战略新兴板还是创业板,都渴望得到这类企业。与创业板相比,战略新兴板的上市条件更加灵活,建立了四套不同的标准,允许暂时没有盈利的企业上市,这将对创业板形成巨大优势。预计战略新兴板的开通,将对创业板形成较大的压力,无论是上市资源还是高估值,都会因为战略新兴板而承压。
战略新兴板开通之后,有可能在A股市场带来新的泡沫。A股市场一向惯于概念炒作,而战略新兴板几乎迎合了市场所有的炒作热点,被市场爆炒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在相对理性的美国市场,大多数的中概股都被给予了较低的估值,而在A股市场,会讲故事的公司一向是投资者的最爱。
主笔 谢九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