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时间:2017-05-23 09:24:31 

周缘

蔡元培入主北大之前,沈尹默已是北大教授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新文化运动中他走到了“开新”的一线,参与到《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中。他是兼善新旧文学的调和者。

民国初期的沈尹默

1917年时,沈尹默已在北大执教四年。30岁时他就进入北大预科主讲中国历史,第二年升任北大国文系教授,是教授中的“老资格”了。他的大哥沈士远、三弟沈兼士也在北大任教,“三沈”算得上是北京文化界鼎鼎大名的人物。

根据蔡元培在《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一文中的自述,1916年底到达北京以后,他去向朋友汤尔和探听北大的情形,汤尔和告诉他,文科和預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元瑮。彼时沈尹默在汤尔和任校长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兼课,深得汤氏的信任。他为人沉着冷静,很少参与是非争论,但在关键时刻很有主张,被周作人、刘半农这些朋友们称为“鬼谷子”。

因此蔡元培入主北大之前,先去拜访了沈尹默,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北大的预科。沈尹默在《我与北大》中说,有一次他在北河沿大街的译学馆旧址上课时,门房通知他:“有一位蔡先生来看您。”这让他十分惊讶,年长他15岁的蔡元培与他素昧平生,竟然特意来学校找他。不久后,他们有了一次长谈,商议整顿北大的办法。沈尹默希望这位新校长能向政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北大经费要有保障;第二,北大的章程上规定教师组织评议会,而教育部始终不许成立。中国有句古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其集大权于一身,不如把大权交给教授,教授治校,这样,将来即使您走了,学校也不会乱。因此我主张您力争根据章程,成立评议会;第三,规定每隔一定年限,派教员和学生到外国留学。”这与蔡元培的改革思想不谋而合,三条建议最终都得到了落实。

沈尹默还向蔡元培积极推荐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这与汤尔和的建议是一致的。蔡元培欣然应允。自此,沈尹默、陈独秀和夏元瑮成为蔡元培改革北大最初的人事班底。

沈尹默回忆起他与北大的缘分,坦言这与“太炎门生”的响亮招牌不无关系。1913年在北大担任代理校长的何鹬时和预科学长胡仁源都曾留学日本,与文科中科举出身的老教授们格格不入,他们发现章太炎在东京网罗的门生大部分都回到了国内,在浙江各府中学任教,便想让他们到北大教课。

但事实上,沈尹默并不是章太炎的学生。1905年他和三弟沈兼士一起自费去日本留学,因为家庭拮据,沈尹默9个月后就回国了,留下沈兼士考取日本铁道学校和东京物理专科学校,并拜在章太炎门下。因为这层关系,沈尹默于1913年2月进入北大,夏元瑮对他的同事们说:“现在好了,来了太炎先生的学生,年纪轻。”沈尹默推断,他们其实是想借着章太炎的威望,打击校内的旧有势力。很快,正牌的章门弟子朱希祖、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也先后获聘。到1917年底,竭力提倡古文的桐城派教授都已经离开了北大,太炎门生声名远播,文科内完成了一次微妙的新旧交替。

然而,更大的文白之争正在袭来。

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之后,除了钱玄同的通信,原先在北大的教授中几乎没有人明确赞同,其他章门弟子对新文学的适应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沈尹默看来,章太炎的门生可以分为三派:“一派是守旧派,代表人是嫡传弟子黄侃,这一派的特点是:凡旧皆以为然。第二派是开新派,代表人是钱玄同、沈兼士,玄同自称疑古玄同,其意可知。第三派姑且名曰中间派,以马裕藻为代表,对其他两派依违两可,都以为然。”以钱玄同和沈氏兄弟为代表的“开新派”,终于还是站到了文学革命的这一边,这对于资历尚浅的陈独秀和胡适来说是莫大的支持。

沈尹默虽未提出系统的文学理论,却在1917年末开始写作新诗。1918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沈尹默、胡适、刘半农的九首新诗,这些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沈尹默的《月夜》。作家废名在《论新诗及其他》一书中评价,《月夜》真正得了新诗的本质,别致而有朝气,“不愧为新诗的第一首诗”。

沈尹默现存的新诗有18首,他还创作了1600多首旧体诗。在文学革命的冲突之中,他是兼善新旧文学的调和者。

沈尹默对传统书法也颇有心得,当时北大三院的校牌就出自他手。蔡元培执掌北大时重视艺术的教育,开设了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和音乐研究会,由学生自由选习,其中,书法研究会于1917年冬天成立,沈尹默担任导师,开启了中国书法进入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步。

1917年12月11日,沈尹默与蔡元培、胡适等人一起代表北大参加了国语研究会的一次讨论,在北大国史编纂处商议国语统一事宜。国语研究会由北京教育界人士发起,推进国语运动,主张书面语不用文言,改用白话,1918年,研究会向教育部请愿推广拼音。沈尹默以及朱希祖等章门弟子早就是这场运动中的热心分子。最初国语运动立足于语言工具层面,文学革命侧重于思想层面,交集不多,直到胡适在1918年时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若要造国语,先须造国语的文学”,两场运动出现合流之势,朱希祖等人也正式投入到新文化运动中来。

1918年,沈尹默与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胡适一同担任了《新青年》的轮值编辑,从这个名单来看,章门弟子与新派人物正式携手合作了。尽管后来有许多分歧,他们在这一年的同心协力使得文学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下去。

1919年五四运动后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沈尹默(1883~1971)主持评议会,代表北大师生向政府提出挽留蔡元培。1922年,沈尹默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在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中公开表示对斗争的支持。后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沈尹默后来潜心书法,周作人说他“是旧日朋友中很难得的一位艺术家”。1961年,沈尹默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1971年病逝于上海。

(参考书目:《沈尹默家族往事》,沈长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陈以爱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打赏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0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