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和演员,谁大过谁?
小百花的开创期,一片叫好声,还有就是诗化越剧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茅威涛那时候还不是团长,但是她的俊书生角色,已经深入人心。包括潇洒而悲剧的陆游、憨厚而俊美的张生,那几个剧目,承袭了越剧诞生后的经典美学,只是更加写意,更加诗化,是一种小百花所独到的越剧美学。
要是不改变,就那么走下去,也可以。小百花越剧团的冯洁,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她和郭小男的加入,彻底地让小百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本来茅茅演书生,特别受欢迎。越剧历史不长,行当虽然也全,但是大家最喜欢看的就是一生一旦在台上,特别是那种风流潇洒的女小生,特别能激发越剧迷的好感,尤其是儒雅型的。茅茅长得漂亮,许多戏迷,看她的陆游,看一次哭一次。虽然很多人说茅茅唱得不像太师傅尹桂芬,但是她扮演陆游所唱的那段‘浪迹天涯三长载’,却是新唱腔里被传唱最多的。”
可是茅威涛并不甘心。她愿意演出更复杂的角色。那时候冯洁也是改革派,于是和导演郭小男一起,琢磨出来一出写荆轲的戏:《寒情》。冯洁对我回忆,当时她设计的是一个古怪的荆轲。“他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目的地也不明,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他的人就直接托付生命给他,让他不得不往刺秦的方向去走。但是结尾,也没有走到秦,那句唱词改成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就没有后几个字,这个问题和郭小男也争执了很久。”但是后来大家同意,就要颠覆过去,写一个无目的的荆轲。
这是整个戏的内核,在戏曲系统里,算得上离经叛道。尽管整个戏还是按越剧的规律走的,有大量的生旦戏,有优美的旋律,而且当时风华正茂的茅威涛扮相非常漂亮,因为知道自己舞剑不行,所以用了扇子来代替剑,同时扇子也是图穷匕现的抽象表达,茅威涛先从昆曲里学习了大量动作,然后找了当时回国不久的金星来设计戏里的群舞。
冯洁记得,郭小男那时的舞台调度特别好,把自己多年来的舞台技术都用到越剧上。郭小男是有深厚学院派功力的导演,80年代导演的淮剧《金龙与蚨蝣》就得到当年的大奖,何况这是帮自己最亲密的人导演的第一部戏。“举个例子,他设计了大家不知道长什么样儿的筑,放在舞台上起空间调度的作用,既古典又现代,给了演员腾挪的空间,又不是写实的道具。”
可是没想到迎接来的是越剧迷的哭喊。茅威涛告诉我,大家都认为她误入歧途了,让她赶紧远离冯洁和郭小男,并且有人喊出打倒她的口号。
我们坐在西湖边上聊天,看着波澜不惊的湖面,茅威涛叹气道:“杭州人喜欢平静的景色,湖面微有涟漪就好,最好不要大浪,大家受不了。”为了他们这出戏,有关部门专门开了批判会。当时找的理由是这出戏有政治问题。“很多人的观点是荆轲刺秦是反对暴政的,你们又刺又不刺到底要干什么?小百花成立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政治问题。”
当时来开会的很多是老同志。冯洁说自己气得在那里假装看报纸,但是与此同时,她也感动于有些老先生是真心为小百花好,有人正在生病,吊着吊瓶来参加会议。这时候茅威涛的表现就好,一直拿笔记录,还拿胳膊肘拐冯洁,让她态度好点。
茅威涛说,她因为一直在体制内,养成了习惯,在表面上懂得敷衍。但是骨子里她是个特别叛逆的人,所以她其实特别喜欢体制外的能放飞自己精神的人,比如郭小男。“他一直当自由导演,没有上过一天的班,浪迹江湖的那种,我就是被他性格所吸引,两人才结婚的。”茅威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