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马六甲海峡 有船只 还有历史(9)

时间:2015-08-03 23:15:19 

辗转马六甲海峡两岸的港口,我们最后一站到达新加坡。我对这里的疑问在于,为什么这个马六甲海峡上如此优越的“门臼”位置,一直等到英国人来,才被发展成一个重要港口呢?

在新加坡随处可见到以“莱佛士”命名的建筑:商场、酒店、广场、地铁站等等。在新加坡河畔介于旧国会大厦和皇后坊之间的北岸被认定是1819年2月28日莱佛士登陆的地点。这里有一尊他的白色大理石像,他双手交叉胸前,脚下是世界地图。这尊雕像是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旅游局为了发展旅游而做的一件复制品。真品是另外一座黑色铜像,在离他几十米的维多利亚纪念堂前。两尊雕像也被戏称作“黑白莱佛士像”。雕像的碑文用四种文字写成,中文写道:“托马斯·史丹佛·莱佛士,于一八一九年正月廿八日,于此历史性地点,首次在新加坡上岸。以其聪明才智与远见改变新加坡的命运,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渔村,成为一个大海港和现代化都市。”

这些信息难免让人有种错觉,即新加坡是莱佛士“发现”的。之前的新加坡几乎是文明的荒漠,也不为其他外来者关注。这可理解为是英国人的一种殖民策略——文明的白人到来之前,当地人根本没有历史。在新加坡独立之后,全国上下曾掀起一股民族主义的热潮,民众激烈争论是否要推倒莱佛士雕像。1960年,荷兰籍经济顾问温斯敏博士来到新加坡,为这个缺乏天然资源和国内市场的小国如何发展来贡献计策。他给李光耀的建议是保留莱佛士像,因为这时需要来自欧美的技术以及资金上的帮助。把雕像留下是一种政治象征,显示新加坡接受了英国的遗产,这在国际社会能有积极的影响。李光耀接受了提议,于是“莱佛士发现新加坡”依然是一般游客对新加坡历史的印象。

在史学界,对新加坡早期历史的探究在近30年活跃起来。我们在新加坡期间,正好赶上国家博物馆举办“狮城700年”的展览。没有进入正式展览前,它便有一个空间专门介绍近年来的考古成就,还包括使用到的工具、如何招募志愿者来完成考古、城市发展与抢救性考古之间的关系说明等等。美国历史学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系的教授约翰·米克赛克领衔了从1984到2012年的考古工作,他在2013年出版的《新加坡与海上丝绸之路:1300~1800》一书,摆在博物馆书店里一个显眼的位置。

按照米克赛克所说,莱佛士从来都没有沉浸在他是一个“发现者”的虚幻中,他给自己定位的是做一个“古代繁荣港口的复兴者”。莱佛士是个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一直在收集各种古代东南亚的文献,还在爪哇岛上组织人员来做古代废墟的记录工作。爪哇岛上深埋在火山灰下的婆罗浮屠佛塔,就是他让手下的人勘察后重见天日的。莱佛士收藏有最古老的《马来纪年》版本。《马来纪年》里讲,室利佛逝的统治者、一个称号为“三界之王”者有一天在附近巡视岛屿的时候看到淡马锡(今新加坡)的沙滩上闪闪发光。他登陆岛屿后看到一头长得像狮子一样奇怪的野兽。他觉得这是吉兆,便在那里建立一个定居点,叫作“新加坡拉”,意为“狮城”。新加坡拉在随后的四位继任者的统治下发展成一个杰出的贸易城市,外商云集。最后一任统治者伊斯坎德尔受到一位大臣的背叛,被爪哇人攻破城池,被迫逃到了马六甲建立一个更加繁荣的帝国。而按照葡萄牙人当时梳理历史的记录,巨港的王子拜里米苏拉被爪哇的满者伯夷驱逐后,到达淡马锡避难。可是他谋杀了允许他避难的主人控制了淡马锡。这位谋逆者没有威风多久,就受到新型泰国诸侯北大年统治者的讨伐,最后又逃到了马六甲。综合两种说法,莱佛士相信马六甲的第一任统治者之前到过新加坡,新加坡也曾是个热闹的港口。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789101112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30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