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振亚往草婴家里打电话,保姆告诉他,草婴情况不太好、正在医院抢救。徐振亚一听,当天晚上六七点钟就去了医院,他在病房里待了一个多小时,临走时在草婴的耳边大声说:“草婴先生,我回家了,过几天再来看您。”护工看出草婴细微的反应,告诉了徐振亚,这让他稍微放下心来。此时草婴已经长住医院六七年时间,最近两三年,他几乎完全失去意识,经历过几次病危抢救,最后都化险为夷。“我还以为他能像以前一样挺过这个关口,坚持下去。”徐振亚说。可是第二天晚上,他就听到草婴去世的消息,前一天的探望竟成了最后一面。
从盛峻峰到草婴
盛峻峰人生中第一次出名是在1931年10月,当时他8岁,“九一八”事变刚发生不久,全国上下都在举行抗日募捐,身为爱国医生的父亲给了盛峻峰30银元,让他拿到学校捐献,当时北京大学一年的学费不过20银元,一个小学生竟能捐出这么多钱,在家乡宁波引起轰动,当地报纸进行了大篇幅报道,父亲的爱国情怀也在盛峻峰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真正成为“进步青年”是在接触鲁迅的作品之后。1937年,盛峻峰随家人移居上海避难,第二年《鲁迅全集》出版,前10卷是鲁迅本人的创作,后10卷是他的翻译作品,盛峻峰翻来覆去地阅读,认为鲁迅无论涉及哪一个领域,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改变中国社会的现状、改变中国人的命运,这让他深受触动。在大量的阅读中,他也感受到“苏联充满光明和希望”,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愿望:“要学好俄文,把这些翻译过来,传播出去,让中国老百姓少一些苦难。”
学习俄语在当时并不容易。盛峻峰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条俄语学习班的小广告,喜出望外地找过去,迎接他的是一名俄国家庭妇女,盛峻峰决定跟随她学习。每小时一块钱的学费在当时非常高昂,然而这位老师对于教授语言却并不在行,除了一本《俄文津梁》的教科书,盛峻峰没有其他任何教材,他把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又去买了本日俄词典做辅助,但很多问题依然难以解决,直到1939年他遇到姜椿芳。姜椿芳比盛峻峰年长11岁,曾经在塔斯社担任翻译,他精通俄语,听说盛峻峰在学习俄语,特意通过一名地下党员约见了他,两人相谈甚欢,还约定每两三周见面解答疑问。得到良师辅导,盛峻峰更加努力。那几年,他没出去看过一次电影,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学习语言,俄语水平突飞猛进。
机会很快就到来了。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塔斯社准备合办一份中文刊物,通过登载苏联的新闻报道来传达“二战”的真实情况。当时上海懂俄语的人不多,姜椿芳于是邀请盛峻峰加入进来。8月22日,中文版的《时代》周刊创刊,由于杂志刊登的都是进步文章,编译者被要求使用笔名,“草婴”这个名字从此诞生。盛峻峰后来曾专门解释说自己是受到了白居易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影响。“草虽然很渺小,但从性格个性来说很坚强,火烧也不怕,风吹也不怕。婴就是小孩,比草还要小的草的婴儿,草的婴儿实际上是一种活法,首先感觉到我自己是很普通很平凡的人,但是我自己本身从个性上来说还是比较坚强的,能够经受得起各种风浪。我觉得我应该有这样的精神,尽管我是一个很普通很渺小的人物,但我的性格很坚强,不会在任何压力底下屈服,因此我就用‘草婴’这两个字作为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