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国崛起中的路径选择(2)

时间:2015-12-11 12:15:58 

我在2009年就提出过一个“共享发展计划”,或者叫“和谐世界计划”,其思路就是中国从巨额外汇储备里边拿出一部分资金,比如5000亿美元,带动周边国家发展,通过资金输出来带动中国的产能输出。这个设想虽然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有很多区别,但是从“资金出口带动产能出口”这个经济活动的本质来说,是有共性的。现在回顾看,如果当时中国既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刺激国内经济,又能有计划地运用外汇储备来输出产能,做到两条腿走路,那么我们今天的经济形势会比现在好得多,产能过剩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可惜,那时我们没有把国内建设和国外投资联系到一盘大棋里来考虑。

从周边国家的发展来说,中国的优质产能也正是这些国家需要的,比如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我们的质量、效率,我们的性价比在全世界是有竞争力的。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成为长期的优良资产,它不像互联网等行业瞬息万变,基础设施短期内受到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可能性非常小。

世界创造财富,就是靠各种资源的组合。我们通过我们的资金的输出,使得这些国家能够把他潜在的购买力和资源开发出来,创造出更多新的财富。新的财富创造出来以后,大家来分享这种新创造财富的份额,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局面。现在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能够实施这样一个计划的国家,中国不能说是唯一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因为我们过剩的产能和我们过剩的资金恰恰构成了与这些国家资源互补局面。

另外,这种做法对于我国优化自己外汇储备的结构也有好处。我们的外汇储备基本上是货币资产,以前我们老说“出口创汇”,盯着我们出口又卖了多少件衬衣、多少双鞋子,拿回了多少美元和欧元。但是我们的外汇储备需要增加实物资产,我们在海外投资的矿产、铁路,都可以看成境外资产结构的一部分。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之前也有不少的海外投资,但是没有像“一带一路”这样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来提,前几年关于我国国企或民企在海外投资遇到挫折的报道也有一些。“一带一路”的海外布局与我们以前相对分散的海外投资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

许善达:成功的海外投资策略,需要我们有很强的综合研究能力,能够对海外不同市场、产业政策、不同行业的技术水平、中国和不同国家的外交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这方面美国做得比较好,它的一些智库在几年前就准确预测到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趋势,并且智库的研究能够高效地转化为政府的政策。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一方面使得美国的能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对石油的依赖度大幅下降,由此对全世界的能源格局带来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它的制造业成本大幅下降。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有预见性的长期政策带来的成效。

“一带一路”将会带动的大投资和大项目,与我们过去的对外贸易是很不一样的,我国对外经济模式将会有很大调整。以前的中国出口靠廉价劳动力模式,可是我们过去的低成本有一部分是不实的低成本,职工没有提取社保费、排污随便排、土地廉价等等,是这么一种不正常的低成本情况下,支撑了我们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隐含的成本都要表现出来,排污要交排污费,土地要交钱,职工社保是要建立起来,工资还要往上涨。所以过去靠廉价劳动力、污染环境的出口模式不可持续,今后还要持续上升的成本里面,有一部分是真实成本的上升,有一部分是过去不真实的低成本也会表现出来。

而“一带一路”的模式不一样,它会带动基建、电信、能源等大项目,这些不是靠低成本劳动力能够解决问题的。“一带一路”既是中国企业的大好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的大企业能不能让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一些中小企业能不能成为大项目的长期供应商?

过去我们的外贸出口是大小企业一块上,大企业出口服装鞋帽,若干中小民营企业也扑出去发展自己的海外业务。但是我们看看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模式不一样,它们中小企业直接做出口的并不多。比如欧洲的空客、美国的波音,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这种大公司的主要产品出口带动若干供应商,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商业模式具体会有哪些好处呢?

许善达:这样有利于大企业打出自己的拳头主产品,而作为供应商的中小企业专注于某项具体配套产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水平。比如欧美的一些整机厂,会与中小供应商用入股或换股的方式相互持股,这样双方形成长期的利益共同体,使得它们都愿意不断投入研发,提高产品质量。而且“一带一路”的大型项目是会长期扎根于当地的,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出口设备,还有输出服务、输出理念,这些都对我们的对外经济模式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三联生活周刊:从金融角度来说,“一带一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也很明显。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