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大国崛起中的路径选择(5)

时间:2015-12-11 12:15:58 

中国标准与话语权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目前已经获得近60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欧洲地区、中亚地区等,对中国的这个倡议是如何看待的?

王义桅:“丝绸之路”是中国2000多年来存在“银行”里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拿出来用,利息很多啊。以前中国总是宣称自己“我不称霸”、“我不结盟”,其他国家就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你老是说“我不要什么”,可是你要的是什么?现在我们就可以非常明确地回答:我要的是“一带一路”。

中国重新提出古代“丝绸之路”的概念,对于土耳其、阿拉伯等国家来说,它们也是很激动、很欢迎的,这些地方也是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丝绸贸易、大航海时代在这些国家留下了历史痕迹。中国提出的概念,把沿线那么多国家、那么多种文明串到了一起,而我们是这条路线的起点站,也是这个提议的发起者,这种资源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我们提出“一带一路”,也是希望从沿线各国的古代智慧里得到启发,将古老智慧运用起来,而不只是简单崇尚西方工业文明。原来的全球化有80%的大城市、资本和人口集中在沿海100公里以内地带,内陆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机会非常有限。现在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哈萨克斯坦这样最大的内陆国家非常高兴。

我们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这个战略分为三条线路:以亚欧大陆桥为主的北线(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为主的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以跨国公路为主的南线(北京—南疆—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西班牙)。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是一个“经济带”概念,体现的是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基础。

三联生活周刊: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使得共建“一带一路”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指南。“一带一路”的战略对于中国重塑自己的国际地位,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王义桅:“一带一路”提出的一个基本背景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变了,中国不是简单融入全球化,而是要创造新的全球化标准。全世界都在搞各种各样的地区合作,美国也积极推动TPP、TTIP,全球层面的投资协定谈判、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本身在变化,原来的国际体系已经很难持续了。中国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相关方,尤其在金融危机后。

而现在,我们在技术上不再落后了,有些领域甚至已经领先,资本也比较充裕,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当资本和技术上都有了一些优势,就需要寻找更大的市场,把技术和资本的优势变成一种标准的优势,比如高铁和电网经过推广形成“中国标准”,使中国在新一轮的全球化竞争中从产业链的低端、中端向高端发展。以前的“Made in China”是对整个世界生产的,现在世界消费不了那么多,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很多产能就要转到海外去。

中国现在也越来越有能力主动塑造了,除了资本和技术的一定优势,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和意愿在下降。因此,中国已经不简单是全球化的利益相关方,而是全球化的发动机。中国的生产方式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进而决定了外交政策的应对方式。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从买卖关系、投资关系向“发展关系”升级,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升级。

我们对发达国家还要强调共赢,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不能仅强调共赢,中国已经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了,更多要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援助、前期投入和技术转让。所以,我们现在对第三世界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责任共同体”,对发达国家讲“利益共同体”,对周边国家讲“命运共同体”。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中国强调在外交上“韬光养晦”、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崛起”,现在中国主动提出通过“一带一路”带动更多国家的发展,这其中体现了怎样的思路转变?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

美图欣赏

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47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