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法国“新浪潮”导演特吕弗在1966年出版了他对希区柯克的那场著名访谈,这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场访谈,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本“电影书”(Cine-book)。特吕弗对心中大师的激情捍卫不但结束了一场长达18年的“希区柯克争论”,也创造了“作者论”这样一种新的电影话语。
36年前,1980年的4月29日,希区柯克在家中平静地离去。不同于其他大导演国葬般的葬礼,希区柯克的葬礼只允许受到邀请的人入场,更加与众不同的是,现场连灵柩都没有。
充满悬念的希区柯克,去世至今仍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导演。
2012年的电影《希区柯克》讲述了这位导演惊世骇俗的名作《惊魂记》的拍摄过程,在片中重现的浴室谋杀拍摄现场,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希区柯克穿着整齐的西装疯狂刺杀浴室中赤身裸体的斯嘉丽·约翰逊,这一刻,这位导演向我们揭开了他的另一面。
在他同时代的所有电影大师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最为今天影迷熟知的一位,他一生共导演了53部电影,监制了数百集电视剧,冠有他名字的惊悚故事集直到今天依然畅销(虽然对这些小说,他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外什么都没有贡献)。同时,希区柯克把他自己也打造成了时代的偶像,我们今天依然会想起那个穿着西装在他自己的电影里一闪而过的胖子,或者被印在快消品上的漫画肖像。可是当你稍稍走进他(很多人这么做了,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弗朗索瓦·特吕弗),就会发现在他一成不变的庄严又风趣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个自卑、严苛、傲慢甚至残忍的灵魂,他一生都在内心的痛苦之中挣扎着,同时又要保持表面的风平浪静,这样的矛盾给了他无穷动力拍摄出一部又一部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也让他在晚年无力拍片后坐拥着巨额财产痛苦地离去。希区柯克一生都被认为是精于计算的商业片高手,但他却又是好莱坞甚至全世界最具变态人格的艺术家。其实,他永远把自己隐藏在阴影里,然后让黑暗笼罩每一个胆敢走近他的观众。
希区柯克诞生
希区柯克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人回忆一个他童年时的故事,有一次父亲为了惩罚他,让警察把他在监狱里关了五分钟。这个奇怪的体罚事件是否真的存在并不可考,但希区柯克认为它可以为他的创作生涯提供一个合适的开端,他把自己对恐怖的敏感与好奇心归结到幼小的他在牢房中的五分钟所受到的惊吓,但是偶像的诞生不可能只来自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希区柯克出生在英国伦敦东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劳工阶层家庭,就读于严格的教会学校,学校的教育不断向学生灌输要时刻保持对罪恶的警惕,因为任何人都可能受到世俗的诱惑走向犯罪,一旦堕落,必将受到惩罚,并辅以严苛体罚来让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古典的道德观念成为希区柯克日后所有电影的伦理基础。但希区柯克并不是一个听话的学生,表面上他不爱凑热闹,但是一旦有机会,他就会跳出来大搞破坏或者欺负年幼的同学。同时,他又对犯罪充满兴趣,他常去法院旁听刑事案件的审判,还去参观陈列着各种谋杀工具的罪案博物馆。渴望破坏的欲望和严苛的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塑造了希区柯克一生的形象,外表上他是位礼貌的英国绅士,内心则充满了难以压抑的对罪恶的迷恋,这逼迫他只能在影像中一次又一次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区柯克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然后一直到26岁结婚,他都和母亲住在一起,每天晚上他都要去母亲床头进行汇报。26岁之后,他的妻子艾玛很大程度上接过了母亲的责任,接管了他的全部生活,希区柯克曾亲口承认他和妻子没有床笫之欢,并且终其一生都称呼艾玛为“夫人”,他对与他合作的编剧的最大赞赏就是“艾玛喜欢你写的这段”。和母亲的关系是希区柯克电影中不断出现的话题,变态犯罪者总是深陷对母亲的迷恋,同时又把暴力的双手伸向对母亲地位构成威胁的年轻美貌的女性。
希区柯克1926年的电影《房客》讲述了一个类似“开膛手”杰克的故事,被他自己称为“第一部希区柯克电影”。影片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英国传统秩序瓦解、阶层矛盾激化和社会人心惶惶的心态,这使它大获成功。同时,影片还透露出一些在希区柯克日后电影中不断重访的情结。片中女主角当警察的男朋友说,他有一天要把绞索挂上凶手的脖子,同时把戒指戴到女主角的手上,这句话在雄心勃勃的表面之下,潜意识中把绞索和戒指并置到了一起。扼死是希区柯克电影中最喜欢的谋杀女性的方法,双手紧紧锁住对方的方式体现了变态的控制欲,这样的控制欲恰恰又是希区柯克对他的女主角的态度,他热衷于塑造自己电影中女主角的形象,亲自为她们挑选戏中的每一件衣服,想把她们打扮成自己心中最完美的样子。在拍摄《房客》时,女主角就被命令把头发染成金色,她是第一个被希区柯克这么要求的,但不是最后一个。
在拍摄了一系列成功的电影之后,1939年,希区柯克到了美国,这个挚爱电影的国家让他有了充分的条件施展拳脚。
事业巅峰
希区柯克在美国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描绘了一个通过婚姻从底层进入贵族阶层,为了让自己配得上丈夫的地位,违背心愿把自己打扮成上流阶层女主人,又由于失败而痛苦万分的女主角。这一时期的希区柯克电影中,女性总是会为了男主角深受折磨,而这一点在《美人计》中达到了高峰。
《美人计》是他第一次尝试拍摄爱情片,面对惊为天人的英格丽·褒曼,46岁的希区柯克第一次向观众完整展露出了他的整个内心世界,通过剧中人,我们看到了母亲和情人两个身份在导演心中的纠缠。片中身为美国间谍的褒曼借着自己纳粹间谍之女的身份,潜入巴西的一个纳粹秘密基地,帮助她的搭档兼情人加里·格兰特窃取情报,为此,她被迫嫁给深爱着她,同时又被母亲管教着的纳粹分子。片中的两个男人呈现了希区柯克的两个面目:一个是加里·格兰特,他爱着褒曼,但又出于间谍的身份和冷漠的性格不愿表露;另一个是克劳德·瑞恩斯饰演的纳粹党徒,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褒曼的深爱,但又被和他住在一起的母亲掣肘,他想脱离母亲对他的情感控制,但当他得知褒曼的间谍身份后又只能求助于母亲的智慧来解决困境。而作为欲望对象的褒曼毅然身犯险境,只是为了满足所爱之人的要求,直到自己命悬一线时,才促使自己的爱人挺身而出,得到圆满的结局。这些元素在后来都成为《后窗》《精神病患者》《群鸟》等一系列经典之作的源头。《美人计》是希区柯克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一向喜欢致敬希区柯克的《碟中谍》系列在第二部里相当大程度地重演了这个故事,新世纪的偶像汤姆·克鲁斯在片中重访了他半个多世纪前的前辈加里·格兰特的心路历程。
很快,希区柯克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彩色片《夺魂索》,这个在同一空间内以连续的时间讲述的故事仅以四个连续的镜头完成。但与令人咋舌的拍摄手法相比,更加震撼的是它讲述的内容,两个同性恋大学生共同勒死了他们的同学,然后把尸体藏在箱子里,以箱子为桌台宴请了包括死者父亲和女友在内的多位宾朋,他们如此费尽周折只是为了体验尼采式超人般的快感。这个人物让人想起导演在几年前拍摄的另一部封闭空间电影《救生艇》,那部电影刻画了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纳粹军官,他面对孤身一人陷入敌手的险境,临危不乱,以强悍的体魄和超人的智慧控制了所有人,他成为后来希区柯克电影中一系列优雅的天才罪犯的雏形。而《夺魂索》中的杀人凶手让这一形象更加完善了。表面上看,《夺魂索》似乎充满了对同性恋者的恶意,一方面嫉妒他们超人的智商,另一方面又把他们贬斥为杀人的罪犯;并且,在两年后的《火车怪客》中,希区柯克又塑造了另一个迷恋着男主角的变态杀手,只是这一次,罪犯的同性恋倾向表达得十分含蓄,隐藏在了他对犯罪手法的执著和对母亲的依恋之下。但其实,希区柯克私下里从没有表达过对同性恋者的反感,他像一个好奇孩子一样对一切方式的性行为抱有同等的(被严格控制在知识层面的)求知欲,也许在同性恋的烟幕弹之下,他实际迷恋着的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犯罪人格,他们成为这位导演少年时代访问犯罪博物馆时在心中摆上神位的偶像。
两年后的《电话谋杀案》中,导演又一次为观众奉献了这样一位优雅的高智商罪犯,他不但拥有过人的智商能够一手策划一起完美的谋杀,同时还有过人的情商,在罪行败露、大势已去时还能优雅地坐下来品尝最后一口佳酿。
在《电话谋杀案》的同一年,《后窗》问世,片中由于腿伤不能移动的詹姆斯·斯图尔特与希区柯克另一位重要的女神格蕾丝·凯莉再度重演了格兰特和褒曼在《美人计》中的故事。当凯莉站在斯图尔特身边时,男主角总是无法向她展露爱意,只有当凯莉在斯图尔特偷窥到一起谋杀案后,勇敢地身犯险境,去与杀人凶手面对面,才激发出她恋人对她的爱。困在轮椅上无能的斯图尔特,正是自卑到面对女神永远只敢躲在优雅风趣的假面之下单相思的希区柯克的真实写照。
这种无能在斯图尔特主演的另一部经典之作《迷魂记》中化身为主人公的恐高症,由于自身的病症,主人公在自己迷恋的女主角掉下钟楼的一刻无法拯救她,而当遇到另一个和女主角长相相似的女孩时,他不顾当事人的反对,不遗余力地要把她的外表打造得和前者一模一样,在这里,无能造成的自卑逐渐转化成了一种施虐,为希区柯克后来电影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1960年,希区柯克筹划请奥黛丽·赫本出演一部电影,但赫本由于片中有她被强奸的情节而拒绝了他,这让希区柯克暴跳如雷。多年来,他总是感到自己被一个又一个女主角背叛,其中包括嫁给了同是导演的罗伯托·罗西里尼的英格丽·褒曼,还有成了摩纳哥王妃的格蕾丝·凯莉,赫本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更深层的角度讲,步入老年的希区柯克越来越难以压抑住自己渴望暴力的灵魂,他需要更猛烈的药剂来纾解,因此,他的作品进入到了另一个阶段,而这一阶段是以他一生中最令人震惊的电影开始的。
攻击显现
作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1960年的《精神病患者》充满了可被读解的信息,它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变态杀手的精神世界。片中先把母亲杀掉再把尸体偷出来放在家中和自己共度二人世界的行为是对恋母情结最震撼的呈现,女主角在出场40分钟后忽然在观众眼前被残忍杀害,完全颠覆了好莱坞用几十年建立起的观影习惯。而影片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浴室谋杀这一场戏,导演在40多秒的时间里用70多个镜头,辅以刺刀刺入身体的音效与小提琴奏出的高频配乐,极富节奏地呈现了刺杀的全过程,让观众感觉好像每一刀都刺进了自己的心里。从希区柯克整个电影生涯来看,如此直白残忍地展现凶杀场面在他从前的电影中是完全没有的。导演从前那双躲在角落痴迷地看着心上人的弱小的眼睛不见了,只留下影片结尾凶手母亲木乃伊的空洞眼眶,发着残暴而凶狠的呐喊。
1963年的《群鸟》在一个铺天盖地的鸟群袭击小镇的灾难片背景下,讲述了一个母亲逐渐被儿子的情人取代,从而被遗弃的故事,而片中被遗弃的不止她一个人。其实电影里每一个人物都在试图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立,而群鸟的攻击是对这一悲剧的外化表现。费德里科·费里尼把这部电影形容为诗,每一次攻击都是为这一情绪注入一个强音。
影片最引人注目的是片尾女主角被群鸟攻击,在这个两分多钟的段落里,导演用各个角度仔细表现了她被无数只鸟啄伤的场面。为了拍摄这场戏,希区柯克让女主角蒂比·海德莉站在镜头前,两边的工作人员不断把一只只活鸟扔向她,就这样从早到晚,连续拍摄了五天,终于导致她在第五天精神崩溃继而晕倒。这一刻,《精神病患者》的浴室谋杀场景在戏里戏外同时重演了。
在导演晚年最后一部经典之作《狂凶记》里,摆脱了电影审查束缚的希区柯克毫不掩饰地完整呈现了一起强奸杀人罪行的全过程,《后窗》中无力移动的男主角在这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只有在用领带勒死对方时才能恢复性能力的杀人狂,希区柯克内心隐藏的黑暗被完全释放出来,而与此同时,他的生命能量正在一步步耗尽,在完成了又一部电影之后,80岁的希区柯克走到了人生终点。
在电影《希区柯克》的结尾,《精神病患者》首映了,当浴室谋杀就要到来时,希区柯克悄悄走到放映厅门外,一边听着里面观众们的尖叫声,一边饶有趣味地像乐队指挥一样挥舞着双手。他一生都热衷于躲在幕后指挥观众的情感,1980年5月2日的那场葬礼是他指挥的最后一场演出,当现场600多位宾客以悲痛的感情共同怀念这位电影大师时,他早已重新躲回了阴影里。
文 张衍
赞一个 (0)收藏 (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