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海神庙大殿里,南海神像两厢的“六侯”中,除了这位助利侯达奚司空,出身化外而又被本土民众神化供奉的还有一位顺应侯巡海蒲提点使,虽然衣袍容颜已经完全汉化,但据传其民间形象最早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为一名侨居广州的阿拉伯蒲姓商人。
从史籍中我们得知,蒲氏,原为居住在占城国的阿拉伯人,后入籍中国,客居广州,12世纪末迁居泉州。蒲氏在广州富甲一时,饮食起居可谓富比王侯,极尽奢侈,每日进餐开筵时,室内必用沉香、冰脑、蔷露水等名贵香料熏香。堂屋中有四棵大柱,是由名贵沉香木雕成,其后蒲氏有一支举家迁往泉州,蒲寿庚于景炎元年(1276)得以升任泉州市舶司,以亦官亦商的身份“擅蕃舶利者三十年”。直至今日,泉州等地蒲氏子孙亦有部分从事制香业,开有“玉兰堂香室”等老字号。
出南海神庙正门西北方向不到百米,就是章丘岗,上有一座亭台名为浴日亭。宋时浴日亭所在的章丘岗三面环水,江水直拍小岗脚,是羊城观日出之最佳位置。小丘四周尚有海蚀遗迹,在浴日亭章丘岗的山脚下,环绕矗立着十几座形制古拙的明代神道石人石兽,岁月的侵蚀让它们的外表已经斑驳不堪,青苔遍布,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批石人石兽原本并非在此,而是移自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姚家岗东山寺附近发掘的明代市舶司太监韦眷墓地。
根据《番禹县志》和残存的永泰寺碑记可知,成化十二年到弘治元年,韦眷曾任广东市舶司的监督太监。市舶司,是中国自唐代至明代,中央政府于东南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官僚机构。明代的市舶司,不仅要查验各海外属国前来朝贡贸易的“勘合”证明,也要对进口私人贸易货物抽取进口税。
明代正德年间之后,由于政府持续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对海外贸易进行“弛禁”,力图将其变为财政收入的正常组成部分,从中渔利。正如两广巡抚林富于嘉靖八年七月在《请通市舶疏》中指出的那样,对番舶朝贡之外的私人贸易货物进行抽税有数种好处,包括两广“用兵连年”,可以借此筹饷,发放官员俸禄,也可以藏富于民,兴旺经济(辗转交易,可以自肥)。到了万历年间,广东市舶提举司每年征收的进口商品税收已经达到银4万余两。
除了士大夫官僚出身的市舶司提举使,明廷在这个机构中照例安插了宦官,担任市舶提举太监,进行监督,实际攫取了市舶司的绝对权力,“内官总货,提举官吏唯领簿而已”。因身为明宪宗宠妃万贵妃倚重的宦官梁芳的党羽,韦眷获得了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肥缺”,中饱私囊,滥收中外贡使私商贿赂甚至侵吞他人财物。
韦眷墓室,后在清初三藩之乱中被盗掘,上世纪70年代,考古人员在被洗劫一空的墓室发现了一枚威尼斯银币以及两枚孟加拉银币,分别为15世纪中叶威尼斯总督帕斯夸尔·马利皮埃罗所督铸,以及同期孟加拉国培克巴沙所制。根据《明史·天方传》记载,成化二十三年,阿拉伯使者阿立从满剌加行至广州,携带“巨宝数万”,试图入京朝贡,然而这批价值不菲的财物引起了韦眷的觊觎,他先是设计侵夺了阿立所携带的巨额财物,然后又行贿至北京内廷,颠倒黑白,指认阿立为间谍,图谋不轨,将其逐出广州,这三枚银币,亦可能来自韦氏侵吞阿立进贡的珍奇。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